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20:37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09:28
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黎元洪是一个“有武人外形的文人雅士”:他学贯中西,常常手不释卷,并以其厚重有神的书法作品与学界频繁交流。按“民国祢衡”章太炎的说法,黎元洪属于“仁柔”型总统。1913年5月初,章太炎辞去袁氏政府的东北筹边使之职来到武昌,想策动黎元洪出面竞选正式总统,以与袁世凯抗衡。黎对章礼敬有加,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为表示对其学术和人品的敬重,黎还特书“东南朴学”横轴相赠。章不禁握着黎督粗壮的双手说:“今时有声望者,首推黎公。……可作共和国总统。”
后来,章太炎以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黄兴、蔡锷为“五豪”,撰《民国五豪赞》其中对黎的赞词云:
黄陂长者,爱国若性。
承彼乐推,徂以求定。
人皆贪邪,我独廉正。
不援朋党,胪言兼听。
仁而不武,陵夷为病。
黎元洪的儒雅风范,也为洋人所青睐。因黎元洪曾三赴日本留学或考察,回国后在张之洞的支持下,他主持制定了中国陆军改革的第一个法规《湖北练兵要义(十条)》,编练湖北新军,一跃成为“南洋名将”。德、法军事观察家来武汉考察时,黎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之交流,洋人在张之洞与慈禧面前称赞黎为“知兵之将”。首义期间,第一个在战地采访黎氏的英国记者、长期在中国从事传教工作的传教士、出版商、作家与旅行家埃德温·丁格尔,在《中国革命记:1911-1912》中这样写:“黎元洪将军具有中国人特有的儒雅,用英语跟我谈话。……他像一个伟大的国家木匠,正根据目的和用途打造粗糙的木料。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不仅如此,他还不拘一格地让入伍的秀才因才得职,并推动选拔人才走出国门,使湖北的留学人数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
黎任清廷湖北新军旅长(协统)时,军中正在教唱张之洞填词的军歌,颂扬清朝“仁政”。投笔从戎的知识青年潘康时,觉得歌词是睁眼说瞎话,就将歌词中的“大清深仁厚泽十余朝,列圣相承无异舜与尧”,修改为“大清篡窃已历十余朝,列代相承无异金与辽”。有人告发到黎处,这在当时可是杀头的大罪,可是到了黎大人那里,居然逢凶化吉:不仅未给他加罪,反而认为他人才难得,调到身边当文书。后逐步提拔为排长和连长。接下来,潘成为辛亥革命中湖北队官(连长)革命第一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36
黎元洪这个人真的很传奇,他不是*党,也不是袁世凯的北洋系,却三任*副总统,甚至两度坐上*大总统的,其一生履历之丰富,实乃*第一人。
黎元洪的一生充满着奇遇,在那个乱世之中,他是那种少有的被动走上历史前台的人物。黎元洪出身一般,父亲是农民,家里也没有几亩地,不仅谈不上富裕,连温饱都困难。所以黎元洪小时候上不起私塾,读不了学堂,早早的便投了军,不仅能吃饱饭,还有饷银拿。
原本像黎元洪这种人,穷苦出身,没钱没势,也就是当大头兵的命。但他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晚清积弱,求变强国,是故建军事学堂,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黎元洪这人偏偏有些头脑,生得聪明,再加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刻苦努力,善于抓住机会。
光绪九年,年近二十的黎元洪考入了北洋水师学堂,她的命运也就从这里发生了转折。这个北洋水师学堂可来头不小,其乃是李鸿章奉旨创办的海军学校,其目的就是为清朝培养一批西方式的近代海军人才,为北洋水师提供人才。这里走出来的人,日后都将是清朝海军或者说北洋水师的骨干,是国之栋梁。
也就是说,此时的黎元洪不再是那个家贫的穷小子,而是大清的未来之星。
五年后,黎元洪以优异的成绩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正式进入到北洋水师编制。不得不说,军校生的起点就是高,黎元洪出来就是六品官儿。而在北洋水师这样的国家重点培养部队里面,官职升迁也要来得更容易。上舰三年便升任千总,领五品衔,而且他还是广甲舰的二管轮,属于船上的技术大牛。年纪轻轻便当了五品官,黎元洪绝对算得上是北洋水师的一颗新星,前途一片大好。
然而,命运弄人,黎元洪生得晚了一些,在事业的上升期,刚好碰上了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黎元洪都差点殉国,最终跳海得以逃生。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北洋水师时代的落幕,也意味着黎元洪的海军生涯的结束。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离开北洋水师之后,黎元洪幸运的遇到了张之洞,这可是一位不输地位实力不输李鸿章的大佬。张之洞十分赏识黎元洪这位前海军人才,将其带回了湖北,帮助组建湖北新军。就这样,黎元洪这位从北洋水师学堂出来的李鸿章门生,阴差阳错之下走到了李鸿章的对头帐下,并且一步步成为了湖北新军的一代大佬。
黎元洪这个人脾气不错,能力突出,加上长久编练湖北新军所积攒的资历威望。假以时日,黎元洪必将像袁世凯一样,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巨擎,甚至于封疆大吏。
但是,黎元洪很倒霉,他的湖北新军被*党盯上了,不仅没能像北洋新军那样成为袁世凯日后夺权的主力,反倒是将其架空,最后架着他成为了反清的第一人。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因为其在湖北军政界超然的地位,被*党人推举为湖北军*都督,彻底走向了清朝的对立面。
黎元洪心里苦呀,我就只是一个当兵吃皇粮的,一没背景,二没实权,我招谁惹谁了?你们拉我出来作甚?但是,当时*党人看重的就是黎元洪的这种傀儡性质,要是他像袁世凯那样手握重兵,估计黎元洪早就被*党人给除掉了。
当然,傀儡归傀儡,但是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当时湖北新军虽然被*党渗透,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在观望态度,这些人何去何从,将直接决定武昌起事的成功与否。而黎元洪在新军中的声望很高,底下人都服他,正是因为他站了出来,确认了立场,稳定了军心,武昌才能大定,湖北才能竖起大旗而不倒。
事实上,黎元洪不仅稳定了军心,也稳定了民心。黎元洪在湖北声望很高,他当大都督,政商各界的人多少都会买账。如果是*党人来,估计局势会变得很紧张。而且正是因为黎元洪快速稳定了湖北局面,做出了表率,南方各省才会迅速的响应,形成燎原之势。否则,就算武昌起义成功,以湖北一省之力,如何抵挡清朝的反扑?
正是因为这些贡献,使得黎元洪在*的声望颇高,以至于在后来的*选举中,他以全票当选副总统。此后,黎元洪一直都是都游走在中国地位之巅峰,袁世凯主政时期,他一直都是*副总统;袁世凯死后,他更是就任大总统,为*元首,直到张勋复辟,他引咎辞职。后来虽然再度出山,却也不过是曹锟为了当总统走的一次过场罢了。
当然了,虽然位居高层,但黎元洪没有实权,一直挺闹心的。
在湖北和南京,他得听*党的,而去了北洋*,他又要听袁世凯的。甚至于在袁世凯死后,他已经坐上了大总统的位置,还得听段祺瑞这个总理的。张勋这个辫子将军能把他*到外国使馆避难,曹锟以贿赂国会将其赶下台,黎元洪的一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憋屈不已。
“我虽然三度因缘时会,有两戴总统桂冠的风光,但更多的是交瘁的身心和梦魇般的回忆”
这种没有实权,被人操纵的处境也让黎元洪得了一个泥菩萨的称号。*人戏称为“黎菩萨”,实际上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