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的历史可看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06: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0:45
蟹妖。
我曾购得中华书局版本的绣像本之蔡东藩先生所著《历朝通俗演义》全套,通读下来,觉得受益较多。本书值得一读,力荐。
1、作为一套严肃的通俗历史读物,这套丛书值得一看。
当然,读者诸君最好有一点古文功底。本书写作者是清末的优贡生、知县候补,文白夹杂,以*白话为主。可以说雅俗共赏,为非历史专业的人最佳之推荐读物。
各册撰写各有千秋,初读来,开始可能略显枯燥,但是读得久了,也许能够深入其中,会心一笑。
2、这本书曾获得各界人物的好评。1937年1月,润之先生百忙之中,还嘱咐同事代购蔡东藩所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他获此书,十分珍爱,后携之进京;据说其卧室床侧,一直放有此书。作家萧三在1939年春亲眼看到润之先生在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宋史通俗演义》。
3、这一套著作的历史价值远远地高于文学价值。蔡先生著作绝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
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
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当然他的这部演义小说如果从伟大的文学小说角度上来研究,则艺术性也许要逊色很多。
该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
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也用了一些野史和传说,都作了说明。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从不敢任意编造。
4、写作过程: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700万字以上的历史演义。他从《前汉通俗演义》之秦始皇写起,一直写到1920年《*通俗演义》(含了许廑父先生续的40回);共写了2166年的事情。全书共11部、1040回。
这11部书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版的,蔡先生也不是顺着朝代次序写的。
最先写的是《清史演义》,出版于1916年。成书的次序是清史二、元史三、明史四、*五、宋史六、唐史七、五代史八、南北史九、两晋一○、前汉一一、后汉写完最后一部《后汉演义》,已经到了1926年9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印行这十一部演义,都是有光纸石印插图本。
到1935年,会文堂新记书局又把它全部改为铅印本,加上许廑父续的《*演义》四集40回,总的书名称《历朝通俗演义》,分装四十四册。另刊《历朝通俗演义改版印行缘起》一册,把全书的序文和每部书的回目搜集在一起。2、蔡先生一生博学、淡泊,生活清苦,著述为生。
5、蔡先生的生平历程:
蔡东藩,名郕,字椿寿,浙江萧山临浦镇人,生于1877年7月(清光绪三年),卒于1945年3月。蔡先生14岁中秀才,清末以优贡生朝考入选,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愿涉足官场称病归家。曾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为生。 他在著作中常自称作于临江书舍,临江即萧山浦阳江在临浦一带的别名。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除历史演义外,尚著有《留青别集》、《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中等新论说文范》、《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在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写成《内科临症歌诀》4卷,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
蔡东藩晚年生活艰辛,以行医、卖文为生。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蔡东藩的家乡临浦镇沦陷了,他背井离乡,辗转避难。1945年春,蔡先生与世长辞,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0:45
蟹妖。
我曾购得中华书局版本的绣像本之蔡东藩先生所著《历朝通俗演义》全套,通读下来,觉得受益较多。本书值得一读,力荐。
1、作为一套严肃的通俗历史读物,这套丛书值得一看。
当然,读者诸君最好有一点古文功底。本书写作者是清末的优贡生、知县候补,文白夹杂,以*白话为主。可以说雅俗共赏,为非历史专业的人最佳之推荐读物。
各册撰写各有千秋,初读来,开始可能略显枯燥,但是读得久了,也许能够深入其中,会心一笑。
2、这本书曾获得各界人物的好评。1937年1月,润之先生百忙之中,还嘱咐同事代购蔡东藩所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他获此书,十分珍爱,后携之进京;据说其卧室床侧,一直放有此书。作家萧三在1939年春亲眼看到润之先生在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宋史通俗演义》。
3、这一套著作的历史价值远远地高于文学价值。蔡先生著作绝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
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
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当然他的这部演义小说如果从伟大的文学小说角度上来研究,则艺术性也许要逊色很多。
该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
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也用了一些野史和传说,都作了说明。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从不敢任意编造。
4、写作过程: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700万字以上的历史演义。他从《前汉通俗演义》之秦始皇写起,一直写到1920年《*通俗演义》(含了许廑父先生续的40回);共写了2166年的事情。全书共11部、1040回。
这11部书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版的,蔡先生也不是顺着朝代次序写的。
最先写的是《清史演义》,出版于1916年。成书的次序是清史二、元史三、明史四、*五、宋史六、唐史七、五代史八、南北史九、两晋一○、前汉一一、后汉写完最后一部《后汉演义》,已经到了1926年9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印行这十一部演义,都是有光纸石印插图本。
到1935年,会文堂新记书局又把它全部改为铅印本,加上许廑父续的《*演义》四集40回,总的书名称《历朝通俗演义》,分装四十四册。另刊《历朝通俗演义改版印行缘起》一册,把全书的序文和每部书的回目搜集在一起。2、蔡先生一生博学、淡泊,生活清苦,著述为生。
5、蔡先生的生平历程:
蔡东藩,名郕,字椿寿,浙江萧山临浦镇人,生于1877年7月(清光绪三年),卒于1945年3月。蔡先生14岁中秀才,清末以优贡生朝考入选,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愿涉足官场称病归家。曾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为生。 他在著作中常自称作于临江书舍,临江即萧山浦阳江在临浦一带的别名。
蔡东藩兴趣广泛,学识渊博。除历史演义外,尚著有《留青别集》、《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中等新论说文范》、《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在居乡期间,曾随岳父习医,写成《内科临症歌诀》4卷,并任临浦小学国语教师,后又设私塾授学。
蔡东藩晚年生活艰辛,以行医、卖文为生。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蔡东藩的家乡临浦镇沦陷了,他背井离乡,辗转避难。1945年春,蔡先生与世长辞,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