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是什么感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05:20
我没抽过烟。到底为什么要抽烟呢?有人说吸了之后很轻松。但实际上,吸烟减压完全是一个谣言。相反,尼古丁会增加焦虑和紧张感。所谓的「轻松感」是因为上瘾之后,每一次重复动作所带来的短时间愉悦。但它和尼古丁本身没有关系。而且如果本身就有些抑郁,吸烟甚至会加深抑郁的症状。
别瞧我从来没有抽过烟,瘾我还是懂的,因为我以前特别喜欢吃麻辣小龙虾。诶诶诶,你别笑,麻小怎么了,对于神经科学家来说,不管是对什么上瘾,烟、毒还是麻小,都是换汤不换药,道理都是一样的。
瘾,到底是什么?就是「(即使知道这件事儿不好)不做这件事儿,我就会一直浑身难受」,一旦让我满足了心愿,那舒坦,比什么都灵。
标准地来说,瘾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知道这个行为会有不好的影响,也还是难以停止;就像是产生了一种依赖,而被依赖的 「某种东西」可能是物质性的,譬如说,烟(或专业点会讲尼古丁)、酒、药物,也有可能是非物质性的,譬如说性、网络、*等等。
瘾到底是怎样影响了大脑?
瘾上来的时候,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就是非常想去把这个小小的但很强烈的愿望给完成了。譬如说麻辣小龙虾吧,在我没见过它的之前的十年,我也过得好好的,而就是在一次不经意的回眸,让它便如影随行。
那到底是什么被改变了呢? 上瘾说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大脑的奖励系统(reward system)出现了问题。奖励系统是很多个相互连接的大大小小的大脑区域,主要位于大脑里面*偏下方和脑门儿。
说通俗一点,大脑好比一个公司,而奖励系统就像是一个负责刺激工作效率、确保全公司士气饱满的部门。当然啦,在大脑这个有着860亿名员工的公司里,有些员工甚至整个办公室、整个部门都身兼数职,非常繁杂。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解释。而在「奖励系统」这个部门里,有些员工也在「情绪」部门里身兼要职,还有些员工来自于公司的管理层「决策系统」(喜欢还是不喜欢、吃还是不吃…),还有些外事员工(就是常常做需要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沟通,进而控制肌肉运动、呼吸、心跳等等),等等等等。
虽然工作繁杂员工数巨多,但员工之间沟通非常有效,而且一环套一环。在「奖励系统」这个部门里,你会看到常常听到「多巴胺」「乙酰胆碱」这些名字,它们是各种各样的神经递质,用人话说,就好比是按有不同印章的官方文件,当一个员工将一份文件传给下一个员工时,只要一看这章,什么话都不用说,就知道要做什么、下一个要给谁。「多巴胺」也常常被科普成为「快乐分子」,因为它和愉悦这种情绪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关系;而「乙酰胆碱」在大脑教育局有很重要的作用,肩负着让大脑有学习能力的重任。
吸一口烟, 从肺进入血管,融入血液,迅速地顺着血液带到大脑,并穿越血脑屏障[1];整个过程只需要10秒钟,让尼古丁消失却需要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你以为尼古丁会安安静静地坐在一处等待这两个小时过去吗?
巧的是,尼古丁长得很像 「乙酰胆碱」,于是常常鱼目混珠,让一大片的员工误以为「吸烟」这个行为就是这期的学习任务,同时尼古丁还会间接地让相关部门生产更多的「多巴胺」。越学越快乐,这是个怎样的体验啊!那学习效率更高了,越学越想学。每吸一次,就是巩固和温习。久而久之,『吸烟是个愉快的体验』就被每个员工深深地牢记在心中。
直到有一天,走在昏暗的路边,你看着手里早上才买、现在却空空如也的烟盒,思索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烟瘾了呢?这时候,即使大脑管理层决定,不再抽烟了,也很难改变「奖励系统」员工们的习惯。
瘾,在大脑里不是一个开关,更像是一个错误的行政规则。
当然,尼古丁对影响大脑的不止于此。这里我就不多恐吓大家了。
说的大家都懂,但我觉得大家一直忽视或是误解了一点:即使你心中有多么的坚定,这根抽完就不会再抽,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根烟,而且相反的,这根烟都会让瘾更加牢固。因为没人是真的因为第一根烟就好的不得了就上瘾的,它是一个重复性的行为。只要还惦记着这一根,就一定会有下一根。改变不应该从下一根烟开始,而应把上一根烟作为最后一根。
但,上瘾仅是如此吗?
那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实际上我们已经明白这一点超过一个世纪了,有些化学物质,譬如说香烟里的尼古丁、*海洛因,会引诱你使用它们,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你的大脑就会对这些化学物质产生依赖。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那有烟瘾不关我的事,是尼古丁的错,不怪我咯?”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从今天开始的一个月,我在三餐之后都来一根烟 —— 不,咱们换一个更容易上瘾的例子,海洛因 —— 那么一个月之后,我肯定会上瘾了吧?
我一直是这么想的,直到大二学习药理学时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假比说,一会儿我出门买咖啡的时候,不小心被车撞了,腿断了,立即被送到了医院。一到医院我就会被注射大量的二乙酰吗啡。而二乙酰吗啡就是海洛因,而且纯度极高,其实毒贩销售的海洛因都是被污染的,而且海洛因的成分比例很低。而且在我的腿恢复之前,我会多次接受这种高纯度海洛因的药物治疗,相信读者中很多人,即使你们没有意识到,但已经用过大量海洛因了。
但我们都不会因此而染上毒瘾。
很难想象你智勇双全地扶起一位倒在血泊里的老奶奶,把她送去医院后,出院时她成了瘾君子吧?
相信有机会阅读到此文的读者,一定已经有了成熟的个人判断能力。这里绝对不是说像是*可能不会使人上瘾。沾上*,等于手刃了自己。
那逻辑到底在哪里出问题了呢?约翰·海利,英国著名记者,在他的新书《Chasing The Scream: The First and Last Days of the War on Drugs》中把这个问题阐述的特别好。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现在对上瘾机制的先入为主的误解来自二十世纪初的一些动物实验。把一只老鼠放进只有两杯水的笼子里,一杯是普通的水,另一杯是混有易上瘾物质的「毒水」。你会发现,老鼠老师喜欢容易上瘾的「毒水」(放音乐「香水有毒」),总是死得特别快。然后你就会下结论,不作不死。后来到70年代,一个加拿大的心理科学家 布鲁斯·亚历山大重新设计了实验,还是把老鼠放在有普通水和毒水的笼子里,但在这个笼子里,老鼠会有无尽的美食、玩具、还有迷宫式的小隧道让它们捉迷藏窜来窜去,更重要的是,它们男男*混在一起,看上眼了可以无止境地交配生小老鼠。结果是,没有一只老鼠喜欢毒水,没有一只会因为之前不小心喝了一次就忍不住再去碰毒水。
那可能这只是老鼠,和人类不同呢?巧的是,在同一时刻也在进行同样的一个大规模人类实验,那就是越战,当时有五分之一的美军使用海洛因,那当战争结束时,美国的街头岂不是一下子多很多瘾君子?但事实是,并没有,在战争期间使用过海洛因的美军,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直接停止使用。也就是说成瘾不仅仅与上一节讲的化学影响大脑功能这个过程有关,还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系。
荷兰社会心理学家皮特·寇恩(Peter Cohen)认为,我们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连结」彼此。当我们又健康又开心时,我们会建立和加深我们与身边的人的关系;当我们心中有事、或有来自生活或工作的压力,又不能与身边的人建立起连接时,为了舒缓压力,我可能需要与某物「连结」,这可能是香烟、*,也有可能是网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05:21
上瘾:喜爱某种事物,成为癖好。
上瘾的感觉:不同事物感觉不同。
例如故事可以让人沉迷,我上瘾时,仿佛心被一环又一环地扣住,想看看故事的主角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化险为夷,也期待着一个个男主为女主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经过艰难险阻,克服从从困难,终于获得他们想要的成功。虽然大多数都是这种泛滥的情节,不同的演员给到观众不一样的触动。所以啊,煲剧真的会上瘾。煲剧上瘾,使我有些颓废,我没精力去给自己做顿好饭,我宁愿蒸红薯吃;煲剧让我到凌晨还不愿睡;煲剧让我的眼睛盯着屏幕过长时间,眼干涩疼;煲剧让我被电子产品时刻辐射着;这就叫做上瘾,当我意识到这些危害时,我定是要收敛的。
手机瘾就很想玩,不玩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但我觉得我是可以控制住的,找点有意义的事做就可以消除。还有就是我是一个吃货,看到好吃的就想吃。
烟瘾的感觉主要是通过吸烟获得尼古丁的欣快感,兴奋以后神经系统随即出现抑制。所以说在临床上当突然停止吸烟24小时以内可以出现渴望吸烟,烦躁,抑郁,精神很难集中精力,不安宁,头痛,昏昏欲睡,胃肠功能失调等症状,这些症状都属于烟瘾的症状。因此,当再次吸烟的时候,上述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者是消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05:21
上瘾的应该是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当你少了它,总感觉缺少了什么,让你提不起精神头,总想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