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20: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2:12
本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倾听并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他们以各自的经历讲述20年前那场“世纪大悲剧”的前因后果、台前和幕后,并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
第一集 苏联最后的日子--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 一个名叫“苏联”的小小咖啡馆,为什么会生意红火?人们在这里找寻的是那个已经逝去的国家。苏联对今天的俄罗斯人民来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1991年苏联全民公决,76.4%的人赞同保持苏联。是谁,违背人民的意愿,秘密讨论新联盟条约并从法律上破坏了联盟国家的统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8.19”事件的发生?“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为什么仅仅坚持了3天就以失败而告终?苏联*党为什么会轻而易举的被解散? 三个苏联地方政权领导人,三个曾经的苏*员,怎样偷偷钻到别列韦日丛林,炮制了肢解苏联这个庞大国家的决定?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整个苏联出奇地平静,这种平静连戈尔巴乔夫也感到吃惊。戈尔巴乔夫背叛了人民,人民也就无情地抛弃了他。 20年过去了,许多俄罗斯人谈到苏联解体时无不痛心疾首。 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十分痛心地说:“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灾难;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苏联亡党亡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第二集 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多党制引发的恶果 在莫斯科市中心一个文化公园的偏僻一角,堆放着一尊尊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的塑像。这些塑像不是残破不全,就是伤痕累累。 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苏联全国上下刮起的那股否定苏共、否定苏联历史,推行多党制的狂潮中,这些塑像连同无产阶级*领袖的功绩与人格,遭到了疯狂的攻击和嘲弄。 早在1985年,戈尔巴乔夫的重要智囊雅科夫列夫就上书戈尔巴乔夫,明确提出“民主化”就要通过“公开性”等手段,结束苏共的“一党*”,在苏联实现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会制。 1986年,在“民主化”、“公开化”的浪潮中,苏联开始出现各种“非正式组织” 1989年,全苏人民代表选举,这是戈尔巴乔夫效仿西方议会制,在苏联举行的第一次全民选举运动,苏共的候选人在选举中纷纷落败。 1990年3月,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修改*第六条,苏共的核心领导地位被取消,这是苏共毁灭性的开始。 从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到总统制,实现了戈尔巴乔夫多年的夙愿和*理想,但苏共已经蜕化变为组织上“联邦化、松散化”、思想上民主社会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等大杂烩的意识形态“俱乐部”。 把苏共推向灭亡的不是别人,是苏共自己。 原苏共**处*库普佐夫说:“俄罗斯人从来没有想过也根本不相信,作为总*的戈尔巴乔夫能够出卖*党。
第三集 被“休克”的国家-----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初于经济,“加速战略”欲速不达,加重了苏联经济问题。反酗酒运动不仅把戈尔巴乔夫变成“矿泉水*”,更使苏联的经济雪上加霜。 1988年,苏共提出了从根本上进行经济改革的任务,尝试着私有化打开大门。围绕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沙塔林等人在叶利钦的组织指挥下制定了“500天计划”与*的方案抗衡,私有化逐步主导着苏联经济改革的方向。 《私有化法》的颁布,彻底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许多企业不知所措,苏联经济形势开始严重恶化。无节制的通货膨胀使80%的人进入贫困线,成百万的贫困者流落街头。 苏联解体后,新独立法人国家无一例外地急速推进本国的私有化,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结果,俄罗斯市场供求进入恶性循环,通货膨胀率高达2509%,物价上涨6000多倍。*发放私有化证劵演绎了一场举世罕见的鲸吞共有资产大戏。企业管理者、各级*以及暴发户们按照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收购*拍卖的企业,形成了俄罗斯首批金融和工业寡头。 英国《金融时报》的弗里兰称,俄罗斯私有化改革通向的是“青面獠牙的霍布斯资本主义”、“强盗资本主义”和“裙带的”、*的资本主义。 面对这样的资本主义,痛定思痛的俄罗斯人回答得更为直白:让资本主义滚蛋去吧!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资本主义当然就是灭亡!
第四集 阿尔巴特街的迷墙----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
莫斯科阿尔巴特街有一面特殊的墙,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要说的话,涂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久而久之成了一面迷墙。 迷墙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苏联就像这面墙一样,任人涂抹,任人评说,是非颠倒、黑白混淆。 “公开性”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久确立并推动的一项重要改革方针。 苏联主义报刊和新闻媒体的领导班子被大幅度调整,一大批主张西化的编辑记者被起用,这些报刊很快就成为自由派的宣传工具,成为反马克思主义、*主义的阵地。 大批*主义文学作品的解禁在当时被称为继赫鲁晓夫的“解冻”以后的“第二次解冻”。苏联国家电视台开设的一些政论性专栏,为**主义大造*。 随着“公开无*”方针的推行,一股气势汹汹的否定苏共和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迅速蔓延至史学界、理解界和思想界,形成了一场反思历史、重评历史的运动,1988年以后不断升级,一浪高过一浪。 “公开性”和指导思想“多元化”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取消马列主义为指导,使党失去统一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苏共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逐渐蜕变为资本阶级的俱乐部。 而主张西化的所谓民主派与民族*势力正是利用苏共自我丑化、自我否定、主动让权和解除武装之机,夺取了苏共的政权,解体了苏联。 正是戈尔巴乔夫倡导的“公开性”、“指导思想多元化”,使苏联意识形态领域一片混乱,进而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而所谓的民主派掌权后,并没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渴望的民主。 1993年5月,当人民起来通过议会要求总统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的时候,遭遇的却是无情的*。 1993年10月,民选总统竟然用坦克和大炮攻击议会大厦,酿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的“十月事件”。 20年过去了,当今俄罗斯人反思那段令人心悸的岁月,仍痛惜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观看本片对于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居安思危的意识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