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失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20:4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2:53
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不会变化的,因为子II代是中带和轻带,且中带在上,轻带在下。当在同等条件下将子II代继续培养时,离心后,带的数量还是2种,即中带和轻带,而且位置不变中带在上,轻带在下。具有放射性强度的是中带,因为中带中含N15,因为含N15的细胞只有2个,培养前和培养后都是2个细胞,所以中带放射强度不变。轻带数量增多,放射性发生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2:53
请看蒸水滔滔写的博文《15N、14N“被放射”(10高考题挑刺1)》:
http://wkl62.blog.163.com/blog/static/5079990020105205195656/
简评:本题以Matthew Meselson和Franklin Stahl的实验为背景,试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DNA复制有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立意是不错的。但命题者没有想到的是,14N、15N都是稳定同位素,根本就没有放射性!因此从科学上讲,本题第(1)小题“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可怜的15N“被放射”了一把,任务完成!),第(3)小题③的第2空也没法回答(于是14N也“被放射”了一次,OK!)。当然,学生很可能像命题者那样不知道这一科学事实,这样这道题的错误当不影响考生作答,但即使是这样,命题者仍然难辞其咎。北京作为首都,高校林立,名师辈出,令人向往。北京高考题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虽不说一道错题就能影响北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但我还是久久不能释怀。
需要说明的是,14N、15N都是稳定同位素,没有放射性。另外18O 也没有放射性,上海高考题曾经在这方面犯错(18O 曾经“被放射”),没想到北京高考题又一次在这样的地方犯错误。现在有不少人把“同位素示踪法”与“放射性示踪法”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生物学中的同位素示踪法,用到的同位素既有放射性同位素,如14C、32P、35S、 131I; 又有稳定同位素的,如18O、15N。 可能有人要问:N和O有放射性同位素吗?如果有,为什么不用于生物实验?答案是有,但由于它们的半衰期太短而无法应用。我注意到高中生物教材编者曾经在此栽过跟头,高考命题者又一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实在有些意思。当然他们犯错也是有原因的,这里涉及到跨学科的知识嘛!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2:53
1。这个题目有问题,轻带又没有放射性,怎么能谈放射性的变化问题。2。第四问中答案提到新合成的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的15N,不知这15N是如何来的,原料中?但题干中给的是1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