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00:54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2 03:06
嘉庆、道光年间是梆戏(本梆)、罗戏、乱弹;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则成了河南梆子、二黄和越调;
民国年间是河南梆了、越调、京剧;
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又以豫剧、曲剧和越调成为当代河南的三大剧种。
戏曲发展史已经证明,从来就没有哪个剧种是长盛不衰的。相反,它总是随着毎-剧种自身(人才、剧目等)的兴旺程度而有所变化。比如清康熙、雍正年间,河南最盛行的三大剧种是罗戏、清戏和秦腔(陇西梆了),到乾隆年间便成为梆子腔(不是以后的豫剧,而是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转化的十字调梆子腔)、罗戏和卷戏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10:35
其实,河南戏曲的剧种是非常多的,河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发源地,戏曲种类繁多且经典,很多弦乐和调子都非常有名,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这三种有名的戏曲之外,传唱的最多的应该就属:,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了,当然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也不错,不过在音调上与前者有些区别,因为,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属于那种比较大开大合适的调调,而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在调调的高低衔接处,做得很委婉。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听大平调的,它的代表作有:《反徐州》《下高平》《困河东》,都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里面的故事情节再配上大平调的调调,听着听着,我仿佛置身其中,让它带我回到了当时的那个年代。
不过我个人认为,大平调中有所不足的地方是,大平调对于细节的处理还有所欠缺,对于每个音符的衔接,虽然已经做到很完美,但是可能由于总调的干涉,在高低处理衔接的时候,稍微的有一些瑕疵,就是说让你听着听着,忽然会有一点不搭调的感觉,所以我冒昧的说一下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对于细微之处的处理应,该更加的精准和圆滑,最好是让人听上去感觉衔接感没有那么强烈,而是非常的顺畅。
除此之外,《梁祝》大家都听过吧?梁祝就是非常著名的“二夹弦”代表作,梁祝的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理解,我想说的是,大家在听《梁祝》这首著名曲目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置身其中?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悲的爱情而感到可惜?其实这正是我想说的,这些经典的曲调,准确地表达了,故事当中事情与人物的心情,句句堪称经典。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10:35
河南戏曲除了豫剧、曲剧、越调外还有三十余种少数剧种。比较有名的、传唱人数较多的有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等。
大平调,该剧主要流行于豫北鲁西一带,河南的浚县、内黄、淇县、延津、鹤壁都有专业的大平调剧团,代表剧目有《反徐州》《下高平》《困河东》《收姜维》《百花厅》等。
四平调,该剧流行于皖、苏北部、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河南的商丘、范县有专业的四平调剧团,代表剧目有《小包公》《陈三两爬堂》等。
二夹弦,该剧主要流行于河南东部及北部、山东西部、安徽、江苏北部。代表剧目有《梁祝》《莫愁女》《崔风英搬兵》等。
太康道情,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剧流行于河南太康县及其周边地区,河南省太康县有专业的太康道情剧团,该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代表剧目有《王金豆借粮》《王金豆还粮》《双拜寿》《白玉楼》《前进路上》等。
河南坠子,起源于河南,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演唱者多为民间艺人,代表剧目有《借髢髢》《偷石榴》《罗成算卦》等。
宛梆,流行于南阳及其周边地区,宛梆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10:36
比较有名的、传唱人数较多的有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太康道情、河南坠子、宛梆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10:36
河南戏曲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有曲剧、豫剧、越调等等,除此之外还有30多种少数剧种。例如较为有名气的、演唱人数比较多的有四平调、太平调、河南坠子等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6 10:37
河南坠子,四平调,都是河南特别有名的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