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一定要认真读书的日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22:3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20:25
读书不仅要认真,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得,有所成就。这样的事例可以说在中外名人、学者身上都发生过。下面是我从《<关于书的书>——读书方法》中看到的几则,摘录下来,既为自勉,也与读者共享。
马克思在动手写《资本论》之前,作过摘要的成册书籍就有1500种以上,经系统整理后的笔记就有250多本。
马克思学识渊博,一生读过的书多得无法统计,他常采用交替阅读法,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他去津津有味地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去看诗歌和小说,当疲倦的大脑得到休息后,他便又重新研读起理论书来了。
*家拉法格说到马克思有一个习惯,就是经过一个长期的间歇之后,重读自己的笔记本和书中加有标记的地方,以便增强他那十分敏捷而又精确的记忆力。
无产阶级*导师列宁读书时十分重视写读书笔记,他的夫人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回忆说:“凡是看过的书,伊里奇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他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记在本子上,或者把书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地方摘记下来。”
列宁在读哲学著作时,在书上划的符号和批注之多,竟形成了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典著作《哲学笔记》。
数学家科尔解开“267-1”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数学难题后,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科尔的回答是:“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每研究一个科学问题,总是事先收集大量资料。他去世后,人们在他书房中发现他亲自摘录的笔记竟达2.5万多本。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30年功夫,精密观察了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的观察资料,由于短于理论分析,得出了“太阳——地球双重中心说”的错误结论。
名人认真读书的典型事例
我国古代的学习格言就有“目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之说。抄录阅读法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大文学家苏东坡读《汉书》时,将此鸿篇巨著抄了三遍;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读《资治通鉴》,要求自己不仅读完,而且一字不漏地抄写了一遍;清末学问家张溥酷爱读书,所读之书必须亲自抄录,每读一本书抄录六七次,所以他的书房题名为“七录书斋”。
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常剪贴纸上的军政新闻资料,积累大量各派系军阀活动的史料。他的《袁世凯演义》,正是在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根据“阅读有所得唯恐遗忘,赶快写在纸片上”的经验,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创作《子夜》等名著提供了素材。
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这是他根据利用零碎时间积累的十几坛子纸片(卡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的。
顾颉刚少年时期患神经衰弱症,记忆力不大好,他发愤读书,勤记心得笔记,每天写数千字,他一生留下的笔记有五六百万字之多,后来已整理出版了《史林杂识初编》。
我国科学史专家潘吉星在研究中国造纸技术史时,偶然查阅到两位日本学者在介绍欧洲汉学发展的著作中,曾提到流传在欧洲的18世纪法国出版的三本有关中国的著作。顺着这条线索,潘吉星查找到了这三部书的法文原著,进一部掌握了丰富的而有价值的史料。
著名学者萧兵在谈自学生涯时说,抄写、积累卡片,是我的学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细胞。我的图书和我的卡片一起构成了我生存的一种证明,一种依据,一种动力,一种希望。我的微观分析、宏现概括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
*同志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四多”方法的实行者。所谓多读,就是除“博览群书”外,还要对重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他读《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和唐宋诗词时,都是读到能背出来。他爱读诗,能背诵400多首古诗。他也爱抄写诗词,直到晚年还是既练字又写诗。多写,就是在课堂听讲后及时写讲堂录,课后自修时写读书录。*同志除有各种记录本外,还有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摘录精要的摘录本……经过多年的积累,这种笔记本共有几大网篮。看书时,他还常写眉批。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10万多字,他在书的眉头却写了12000多字的批语。多想,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解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都要心中明白。在批语中,*同志都有比较简单的表示赞成、反对、怀疑的话,有很多地方,他都是根据历代学者的不同学说,加以综合、比较,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多问,就是在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同志除了在校自修,找本校教员问学外,还常到长沙城里向人请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20:25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文学书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高尔基论青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
给你的是(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 http://gexing.xiulibbs.com/jdyl/29830/)觉得还可以的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