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22:0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04
这个问题观察很细致,看春秋战国历史,一直有这样一些名字让人感觉混乱:齐桓公、楚庄王、齐威王、秦孝公、魏文侯、魏武侯、秦昭襄王等等,从中可以看到有王、公、侯三种不同的称呼,这是爵位制度。
周天子是王爵,比如周武王姬发,王爵下面是周天子分封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姬发分封诸侯国时,不同人因为功劳不同,所获封的爵位也不同,比如说鲁国是周公的封地,爵位是公爵,所以鲁国国君称为鲁某公;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爵位为侯爵,所以齐国国君应该称为齐侯;楚国是子爵国,所以楚国君主应该称为楚子。
齐国君主应该称为齐侯,但是我们知道的齐国君主都是称“公”,战国后期还称“王”,楚国君主应该称楚子,但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就公开称“王”,为什么会这样?
1、齐国君主并不是自己僭越称“公”,而是别人的尊称。《左传》中提到齐国君主,更多的时候直接称齐侯,如需表示尊重的地方会称“公”,同理其他非公爵国的国君都存在这种情况。
2、楚国君主称“王”则是僭越自称,大逆不道,如果周天子愿意,可以召集天下诸侯讨伐楚国。楚国是子爵国,爵位很低,而且楚国的封地在现在的淮河以南,江西、湖南等地,在春秋时期,这些地方是野蛮之地,未开化之地,而中原的齐国、晋国、宋国等国自诩为文明,很瞧不起楚国,当时他们的态度就像现在我们听到食人族部落一样。楚国也是具有野性,你不和我玩,我自己玩,于是堂而皇之地称“王”,因为当时周天子式微,有心无力,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诸侯国看不到有利可图,也就无动于衷,所以楚国就一直称王。
3、到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实力大增,周天子已经可有可无了,各国也不再顾及礼仪,除楚国一直称王外,魏国在魏惠文王时期称王,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称王,韩国在韩宣惠王时期称王,燕国在燕昭王时期称王,齐国在齐威王时期称王,秦国在秦惠文王时期称王。
有兴趣的欢迎关注“荣耀历史”,一起研讨历史的潮起潮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04
最早的帝。齐国东帝,王也是垃圾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04
西周初期,大封诸侯,主要分封:先贤后代,王室宗亲,开国功臣。封侯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周平王东迁后,王室对地方控制大打折扣,诸侯开始争霸,互相兼并!宋国的国君是公爵,称宋公。鲁国的国君是侯爵,称鲁侯。秦国的国君是伯爵,称秦伯。莒国莒子,许国许男(唯一记载的男爵)。诸侯王薨,后人根据其在位时的功绩,取一个谥号,写在牌位上。比如宋襄公,秦孝公,鲁厉公,许文公。春秋时期,楚国远离中原地区,兼并小国无数,实力强大,自己称王(王爵高于诸侯,低于天子)。大夫也是如此,例如赵襄子,是赵无恤的谥号,他在位时也说“无恤”怎样怎样,他的下属称呼他“主公”,行大夫礼,别人议论赵无恤很可能说:赵君无恤怎样怎样。赵无恤卒,排位上写“赵襄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05
历史司马迁写历史知道楚国几千年都称王,其它都是诸候称公,但是后来司马迁才知道是传说理由,司马迁不是春秋时期的人物跟汉朝有一千年的时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3:06
因为楚国被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鄙视,看不起楚国,但是楚国又有着强大的实力,所以楚国就无视周王室,自己给自己册封为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