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22:4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50
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因此并不具备教学意义,不能引进教学领域。
扩展资料
如果留意和总结一下近些年人们在表示愤怒时常说的词语,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即从最初由港台引进的“哇噻”(尽管后来在国内它大多代表惊喜的意思,但起初这却是句骂人的话)——我操——我靠——我倒(现多用这个字面上比较文明的形式)——我晕、我去——我笑。为什么中间的那几个都被人们从起初的接受到后来的放弃,这是一个人民群众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选择的过程,那些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词语最终会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针对互联网网络用语泛滥的情况,许多专家发出呼吁,抵制“你妹”、“蛋疼”等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还网民一个纯净的互联网环境。
网络用语之所以能够传播,在于它被认同,反映某种现实,类似你妹、蛋疼这些网络用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网民们当时的心情,为什么不能用来表达情感呢?也许在网络用语的青春期里会出现许多不好的词,但是这些词能存活多久,就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50
不是,方言并不会改变汉字本生的写法只是读音不同,而网络语言改变了汉字的写法,不可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51
应该不是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52
应该不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