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3:42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深秋的一天,张继坐着船南下,准备前往苏州。夜已经很深了,小船正好行到了苏州城外,就停在了一座叫“封桥”的地方休息,准备第二天再赶路。已经是大半夜了,可是张继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心事重重,脑袋里想着,现在到处战乱不停,老百姓可又要遭殃了,自己的家乡湖北襄樊也离战场很近啊,不知道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怎么样了。
突然“当当当”就从寺庙传来了一阵敲钟的声音,张继向钟声的方向望去,心想这也许是从不远处的寒山寺传来的吧,既然怎么也睡不着觉,不如写诗吧,于是张继就提笔写下了《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3:42
《枫桥夜泊》是写愁诗的代表作品,诗人之所以发愁睡不着,既是对自己羁旅他乡而不知归期的忧愁,也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3:43
月落乌啼霜满天”,把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满目疮痍的痛心感受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逃亡避乱、寄居在外的半夜,听到了寺庙中传出钟声,那是一种何等的孤独、凄凉之感。当时“安史之乱”刚爆发不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结果如何,这些不得而知。因此,诗人不能不忧愁、不能不感慨,既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是对自己处境的忧虑。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3:44
因为张继是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所以睡不着。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23:44
因为他担心国家的战乱,为世界和它的国家担忧,担心那些被伤害的人民,河北那些欺负的人,因此发愁,又因为,担忧而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