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0: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16
三拜九叩,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就有“三拜九叩”的庄严礼仪。实际上,古代的“三拜九叩”各有其修真含义。“拜”:即自祭其身,把自己的身体祭献出来,这是古代的解释。现代,可以作其它的解释,就是:把这个身体向天地祭献,愿舍其身。“叩”:即顶礼恭敬。其动作是身体不起来,而头在地面,用头叩触地面三次。
许多古装剧编剧缺乏常识,所以,有时我们也会在荧幕上看到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桥段。例如:“三拜九叩”这种礼节,在清朝以前的历史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中古时代,最正式的君臣之礼,无非是“再拜稽首”大礼,虽然,没有“三拜九叩”这么繁琐,但是,它的流程也并不简单。
唐朝时期的君臣之礼比较有趣,我们不妨以新年之时举例说明。
“再拜稽首”之前,臣子需表演一段“舞蹈”。当两遍“稽首”结束之后,臣子即可暂时起身。往往在此时,当朝三宰之一的“侍中”,便会恰逢时宜地来到皇帝面前,领一份谕旨,然后,毕恭毕敬地回到臣子身边,面向西方,站立在*们的西北侧,毕恭毕敬地喊上一声“有制”,也就是:皇上有谕旨要吩咐的意思。
到了这时,*还需再进行两次“稽首”之礼,朝着皇帝的方向再拜一次。这里的“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等到礼毕,*再次起身,侍中向其宣布刚刚从皇帝那里收到的谕旨。
通常情况下,此时侍中会说“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意思就是:今天是新年,大家同乐。不过,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谁也不能保证皇帝在某年新年会不会别出心裁地搞出一段新的“祝贺语”,与君同庆。这句话说完后,臣子又要行两次“稽首”之礼。先后经过六次“稽首”,这段君臣礼仪才算是进行到了一半。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礼仪的“稽首”动作和佛教的“叩头”动作是不一样的,手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当然它所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佛教的叩头动作手心是向上的,意为承接佛法。
若您生活在唐朝,还是一个天子殿堂上的朝官,那么,您一定会为接下来的景象,表示惊诧。
当您再次站起身来之后,就会发现:在庄严肃穆的大明宫中,上演了一出别开生面的“齐舞”,大臣们纷纷挥舞手臂踩着奇葩的舞步,展开一番“群魔乱舞”。而这时,您可千万别傻愣愣地站在原地,要知道,皇帝正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群臣呢。
值此之际,文武大臣都在争相“斗舞”,拼命地让自己的舞姿成为全场最独特的那个,给龙椅上的统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若有*愣在原地,使场面变得尴尬,恐怕会惹得天子不悦。至于这段象征着君臣礼节的舞蹈该怎么跳,并无固定格式。
且看大殿上,不论官职高低,每个大臣都展现了或妖娆或炫酷的身段,有人张扬着手臂,有人跺着脚掌,甚至,有人来了个原地转体七百二十度。光是跳舞,气氛还无法达到最*。在“群魔乱舞”的过程中,臣子们还需不停地呼“万岁”。
当众人都累了,这才停止舞蹈,然后,集体进行两次“稽首”之礼。
经过这一番折腾,新年的气氛总算被烘托到*,而这场一年一度的“拜君礼”也来到了尾声。操劳了半天的侍中,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听候皇帝的下一步指示。
那么,为什么在唐朝新年时,大臣们要对着皇帝跳舞,甚至,不顾出丑呢?
然而,实际上直到宋朝时期,宫廷中还流传着这样的礼节。每逢佳节或值得庆祝的日子,文武百官都会在皇帝面前“群魔乱舞”,而且,是边跳边呼“万岁”,场面十分壮观。相比于游牧民族,中原民族的“拜君礼”可谓含蓄。在中古时期的一些游牧民族,*对着可汗跳舞,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并且,他们不但要对着统治者跳舞,还会进行一种名为“捧足嗅靴”的奇怪礼节。
那么,何为“捧足嗅靴”?
说白了就是“捧臭脚”,*首先在可汗面前跳个痛快,等气氛被推动到*之后,他们便会来到可汗面前,毕恭毕敬地跪在原地,捧起可汗的靴子,用鼻子去闻可汗的靴子。别看这项礼节在现代人看来有些不忍直视,但是,这可是中古时期游牧民族向统治者致敬的最高礼仪。
盛唐时期,某个来自草原民族的使节,曾向唐朝皇帝行过“捧足嗅靴”之礼。在那个等级制度泾渭分明的年代,部落向“上国”行礼本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后来某个胆小软弱的大唐使节,碍于草原民族的淫威,曾向草原民族的可汗行过“捧足嗅靴”之礼,而此举却在唐朝掀起了轩然大波。
显然,这种“丧权辱国”的行为是大唐所不容的,这位使节在回到祖国后便立即被诛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