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9:5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06
志怪小说,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小说,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宗教迷信思想最易传播。腐朽的士族阶级不敢正视现实,妄想羽化登仙,永世享乐,多信神仙道术之事;有的则信仰佛教,寻求精神的麻醉;而劳动人民渴求摆脱贫困、饥饿和死亡,在统治阶级的愚弄下,也往往把寻求安宁、幸福和希望寄托于不现实的空中楼阁。社会上宗教迷信思想因之盛行,神鬼故事也就不断产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极端困迫的生活里,也运用各种方式向压迫、剥削他们的反动统治阶级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们常常把强烈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于神鬼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志怪小说中有不少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作品,就是这些故事的记录和加工。
《干将莫邪》鞭挞统治阶级凶恶残暴,讴歌人民反抗精神
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可能是民间故事。它们虽然也染上了神异的色彩,袭用了迷信落后的形式,但思想倾向却是与前者根本对立的。它们是借助神怪的题材,反映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其中有直接暴露封建统治者的凶残、表现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的,如《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记巧匠莫邪给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不仅揭露了封建暴君残害人民的血腥罪行,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行为。山中行客见义勇为、自我牺牲为子赤复仇的豪侠气概,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的团结友爱
这个故事中所表现出的人民对于残暴统治者的强烈的复仇精神,是中国文学中少见的。文中写干将莫邪之子以双手持头与剑交与“客”,写他的头在镬中跃出,犹“瞋目大怒”,不但是想象奇特,更激射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志怪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当然是怪异,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志怪小说。形成这一审美特征的原因,一是上承神话传说的影响;二是佛、道思想的潜移默化;三是民间传说中的奇闻异事;四是人们好奇尚怪的心理。形成一种审美倾向,既是美的创造者带有群体性审美意识的驱动,又是美的鉴赏者审美心理需求的回应。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大都采用非现实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宣传宗教神怪的小说和进步的民间传说故事在本质上是绝不相同的。前者大力泻染神鬼怪异的灵验,麻痹人们的思想,削弱人们的斗志,是消极的浪漫主义。后者植根于黑暗社会人民的现实生活,以幻想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反抗*的意志和争取美好生活的愿望,它鼓舞人们热爱生活,激励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决斗争,因此是积极的浪漫主义。
曹植的文学成就
1、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才华茂”,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把五言诗的艺术提高到更高的地步。钟嵘《诗品》:“陈思为建安之杰。”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著《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通音律,一些诗句平仄调协,音节铿锵,可见从五古到五律的音律规范痕迹。此外,曹植已不同于《十九首》诗人的无意为诗,而开始著意于炼字造句,显示出他把观察事物、体验情感与选择词藻、精心修辞相结合的用心。
3、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
4、建安时期的辞赋大家。在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主力作用。
在建安时代,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为巨大。
曹植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是以优异才能及其艰辛地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产物。他的文学成就,试再进行探索,还系于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与了解。如诗篇大部分叙述他的经历和感受,由其真挚地抒吐心灵深处的情感,而又善于从人生旅途中捕捉事物的特征,极意形容,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他在长期播迁的生活体验中,穷困遭遇磨难中,不合理的现实的刺激中,观察越发深邃,表达技巧从不倦的艺术实践里,更日进于精湛之境,创作态度又严肃认真,将汉代朴质的五言诗体推向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
参考资料:http://shuchengwang.bokee.com/4547468.html,百度贴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06
志怪小说多表现一鲜明主题,如干将莫邪即反映复仇.结局多反映人们的愿望,比如复仇成功等.
曹植诗内容华丽,技巧趋于成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汉赋之上,启近体诗之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07
你的问题很有分量,你是搞文学的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07
秀才你答人家的问题就好了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08
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