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06:5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7 21:14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所奠定的传统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是关于“治道”的文化。司马谈说:“乃论六家之要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先秦诸子百家虽然各自的具体思想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学说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务为治也”。
先秦诸子百家不仅讲求治道,而且大多有着一致的治道理想目标,“无为而治”就是先秦各家各派治道的共同理想。黎红雷先生在《儒家管理哲学》中说:“提起‘无为而治’,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只是道家的主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无为而治’其实是儒、道、法家共同的理想。”“此外,‘无为而治’也可以说是墨家和名家的理想目标。”不过,先秦各家各派的治道达到“无为而治”这一理想的路径,即他们提供的具体的治道的手段或方案有很大差异,这就是司马谈所说的“百虑”、“殊途”、“异路”。所以,黎先生又说:“我们不仅要认清‘无为而治’是中国管理哲学各家的共同理想,而且更要把握各家达到‘无为而治’的具体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7 21:15
天下同归而殊途的下一句是“一致而百虑”。
释义:语出自《周易·系辞 下》
要用白话文翻译,理解两个词就行了,即殊途同归与百虑一致。
殊途同归,是说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后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百虑一致,即使有许多不同的打算与心思,但目的是一样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其中的“虑”,即与这里的“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