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4: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2:12
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七月,汉献帝一口气聘娶了曹操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封为贵人。
更为准确的说法,应当是曹操把三个女儿强嫁给汉献帝,成为天子的岳父。
彼时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身份了呢?
这年五月,汉献帝刚刚加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外内之任,君实宜之,其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三国志》)
自尧、舜至夏、周,均有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公爵地位在王(天子)之下,高于诸侯、伯、子、男等爵位,为诸侯之长,如周朝的周公。汉献帝的诏令,魏公国可以设置直属于封国的丞相以下群卿百官,地位*如汉初异姓诸侯王。
加九锡是个什么东东?
九锡,是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这些礼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所以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形式上的意义也因此远远大于其使用价值,摆设的成分多一些。
这九种东西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chàng)。
实际上就是天子才能使用的一些物件,既然只能天子才能使用,当然就不是一般的车马衣服了。
比如纳陛,一种说法是登殿时特凿的阶梯或者另外开辟一个通道,就像现在某些场所(机场、车站等)的贵宾专用通道;还有一种说法是木制阶梯,比较平缓,走在上面不吃力。反正,不管哪种说法,意思都差不多,就是皇帝给了你一个“VIP”身份。
又比如鬯,指秬(jù)鬯。秬,黑黍。用郁金草、黑黍等作为原料酿的酒,祭祀专用。估计味道也不是很好。
而在头一年正月,汉献帝给了曹操另外一个“VIP”身份:“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三国志》)
赞拜不名,大臣拜见天子,小黄门(礼官)一般要高声通报,说丞相曹操(官职加姓名)觐见之类的话,现在改口了,说曹丞相来了,要见天子;
入朝不趋,啥意思?*上朝的时候要小步子走,或者在路上遇见皇帝,那就要朝皇帝小跑几步,或者疾走几步,表示对领导的尊重。而现在,可以气定神闲,说白了,可以视而不见,在礼仪上可以平起平坐;
剑履上殿,就更厉害了,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去见皇帝。现在恐怕也难做到这一点,见个美国总统,你能带着一把*去见吗?可能浑身上下给搜了又搜,各种安保仪器在你身上扫了又扫。
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加九锡之人的所作所为:
王莽被授九锡,随后废汉室建新朝。
孙权名义上降曹魏被授九锡,数年后叛离魏朝称帝,建东吴。
前赵刘曜遣使拜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赵公,次年石勒就把他赶下台,建立后赵。
桓玄被东晋授九锡,后称帝建楚国。
南朝四朝(即宋、齐、梁、陈)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从前朝受九锡,然后翻脸,创立新朝。
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
李渊被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几乎都一个动作,就是废帝自己当皇帝。
(董卓)
当年,董卓也是这般待遇,但董卓没有被封为“王”。须知,汉制,只分封过八个异姓王,都是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兔死狗烹,除了长沙王以外,皆以谋反的罪名被一一剪除,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要说曹操几乎与汉献帝平起平坐了,取而代之,或者像董卓那般,废掉汉献帝,找一个刘氏的小娃儿作傀儡,根本用不着拿自己女儿的幸福作为*资本。
这一年,汉献帝32岁。
而《三国志》《后汉书》《资政通鉴》里还有有趣的记载:“小者待年于国。”
曹操除了将三个已经成年女儿许配给汉献帝之外,他还将余下幼女也全都与汉献帝刘协订下了“娃娃亲”,答应先把她们留在自己封国之内,等到可以婚配的时候(理论上是14岁),再将她们送进宫中。
那么曹操究竟有几个女儿呢?
(汉献帝)
正史上可以找到的,大约7位,除了汉献帝娶的三位之外,还有清河长公主、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临汾公主。清河长公主嫁给大将军夏侯惇之侄子夏侯楙(máo),就是魏延想用子午谷之计奇袭长安的那位守将;安阳公主嫁给荀彧的长子荀恽;金乡公主则嫁给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何晏;而临汾公主,史书上只是提到过她的一个婢女。
与汉献帝定“娃娃亲”的究竟还有几个?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不止一个。
有人,包括一些学者,认为曹操此举,不惜用自己亲生闺女的婚姻和幸福,来换取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用以控制皇帝,可谓用心良苦。
但是,曹操犯得着这么做吗?
但是,曹操又真这么做了。
(曹操的女儿,汉献帝的皇后曹节)
确实用心良苦,但这个用心,不是来换取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该有的已经全部有了,不该有的,就是取而代之。
当皇帝的岳父,就是不取而代之,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汉朝依然是汉朝。
我们一直把诸葛亮那句话“挟天子而令诸侯”作为曹操的一大罪状,那么来看看造成这种局面的背景。
董卓之乱,公主、宫女成了董卓的“三陪小姐”的时候,征讨董卓的“关东联军”在干什么?以袁绍为统帅的联军,驻扎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各怀鬼胎,推诿不前。曹操带着自己的部队单独向西推进,结果被董卓的精锐打得落花流水,他自己也负伤。曹操回到联军大本营,这些诸侯们除了每日饮酒作乐,就是没有进京勤王的意思。
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樊稠等进军长安,荼毒京畿,汉献帝不得不东逃洛阳。到了洛阳后,其状之惨,无异于叫花子,“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后汉书》)
是呀,“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
啥叫“委输”?就是转运的物资。想必天子派人去找这些诸侯们,叫他们救济洛阳,这些人满口答应,就是不把物资运来。当然,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这帮人假意将兵勤王,汇聚起来,整日里饮酒作乐,就是不到洛阳来。
不管哪种解释,要知道,汉献帝和百官还饿着肚子呢。
所以,袁术、袁绍、刘表、刘焉、公孙瓒等人呢?他们都那么笨,没有想到“挟天子而令诸侯”呢?
非也。
袁绍手下的沮授、许攸等都劝他迎天子,但袁绍不听。其实,袁绍早就想立一个皇帝,人都选好了,是幽州牧刘虞。当时袁绍想拉曹操一起干,曹操什么态度呢?“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关键是,袁绍和韩馥已经对外宣布了的,只是刘虞不配合,坚决不当这个皇帝,所以只好作罢。正因为有这个行为在先,袁绍好意思主动去迎接天子么?
袁术呢?他自己正谋划着做皇帝,还迎天子作甚?
刘表装聋作哑,只图自保。
刘焉主政西蜀,以“米贼断道”为由,早就故意脱离朝廷了。
刘备此刻已经得到了徐州,他怎么不去迎?
说白了,此刻的天子在他们眼里就是个累赘,自己的军队还缺粮,还要养活皇帝那一大帮人?
汉献帝在洛阳当叫花子,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曹操盼来了。
纵观曹操一生,他压根儿就没有取代汉献帝自己当皇帝的打算,汉朝尽管名存实亡,但这块招牌还在他手里高高举着。把“汉贼”扣在他头上,与董卓、袁绍、袁术、孙权之流相比,有失公允。
曹操为汉贼一说,最早怕是《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说的:“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其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第一句话也提到:“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有趣的是,刘备在自封汉中王时,在给汉献帝上表中大骂曹操,什么“寇贼、穷凶极逆、恶直丑正、包藏祸心、篡盗已显”等等,反而对真正的“汉贼”董卓则以“造为乱阶”一笔带过,而只字未提袁绍、袁术等的罪状。
我想知道的是,皇叔给天子的上表,汉献帝能收到么?
在三国时代,各地诸侯发明了一个很奇葩的东东,叫“表凑”。
找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有所谓的祥瑞更好,筑个土台,或者简陋一下就立个鼎、牌位之类的东西代表天子(朝廷),把一帮*吆喝到一起,跪着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人痛骂一顿。骂够了,就开始给自己封官,给部下封官,然后还煞有介事地、虔诚地说,如果臣做错了,以后请皇帝陛下降罪。
相反,曹操各种上凑的表册中,骂的是董卓、袁术和袁绍,对皇叔没有一个字的人身攻击。
三年后,即公元216年,汉献帝进曹操爵位为“王”——魏王。
又四年后,即公元220年,已经66岁的曹操在洛阳病逝。
就在头一年,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写信给他,劝其取代汉庭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信给内外群臣看,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
曹操这话的意思是:这个小子,是要把我扔在火上烤。
但是他的手下群臣乘机劝进,自立建立新朝。你猜曹操怎么说?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诚然,在“如果”的前提下,他只想当周文王。在这个意义上,曹操不是“汉贼”,至少不是名义上的“汉贼”,他要把“汉贼”这个称号留给儿子。
但是,似乎没有人骂曹丕是“汉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2:12
曹操掘帝陵不是贼是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2:13
我觉得不是,曹操其实对汉朝还是非常的忠心耿耿的,并没有推翻汉朝,自立为王,只是他的权力太大了,才会一手遮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2:14
并不是历史上的曹操并没有称帝,如果没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恐怕会成为各路诸侯争抢目标,曹操是有抱负、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是有雄才伟略的*高手,曹操是东汉末年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是三国鼎立的缔造者之一,更是为西晋统一打下来坚实的*基础的人物。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2:14
曹操确实是汉贼,汉朝规定非刘姓不能称王,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击之,曹操公然称魏王,已经是汉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