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6 15: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8:32
《周易参同契》是东汉时期魏伯阳(又名魏翱,道号“云牙子”)撰写的书,包含了易经理论、道家哲学和炼丹术等内容,后人评价为“论周易三道同一的书”,“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著作”。
中国是炼丹术出现最早的国家,在炼丹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化学的萌芽。这本书中自然也少不了化学的知识。当时的炼丹家们用自己能看懂的文字记录了很多炼丹心得,传给门下的弟子,我们就用现代的化学知识来破译其中的密码。
比如,《周易参同契》中记载:“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预制之,黄芽为根”。
这段文字描述了金属汞的一些性质。汞(即“姹女”),受热容易挥发,形成汞蒸气,消失的无影无踪。要是想得到它,别让它跑了,怎么办?用硫黄(即“黄芽”)来固定它。化学方程式就是:
Hg + S === HgS
又有记载:“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胡粉”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受热后会分解,生成氧化铅、水和二氧化碳。又因为古时使用炭火加热,所以在高温下,氧化铅会进一步被碳还原成铅,结果就发生了“色坏”的现象——碱式碳酸铅变成铅啦!
又有记载:“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日月形如常。”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金的性质非常稳定,加热也不反应,本来固体的黄金,哪怕在高温下变成液体,重新凝结了还是黄金,还是有金灿灿的金属光泽。随便怎么蒙蔽它,它都是不变的。
到了晋朝,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炼丹家,名叫葛洪(公元284—364),别号“抱朴子”,又自称“朴实人”,也是著名的道教学者、化学家、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抱朴子》等。
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在《抱朴子》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
书中又有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意思是说,用蓝铜矿或孔雀石等铜的化合物涂在铁器的表面,那么铁就会变成红色,看起来跟铜一样。现在看来,其实就是铁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了。
又有记载:“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
意思就是,铅可以变成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又可以变成铅白,最后回复为铅。
在葛洪的著作中,还记载了雌黄 (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此外,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这些记载,对治疗关节炎有一定效果。雄黄中所含的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艾叶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毒虫很怕它,所以我国民间在五月节前后烧燃艾叶驱虫。铜青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能治皮肤病。密陀僧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用来做防腐剂。葛洪早在15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些药物的效用,在医学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徐辉
审核:李继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