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出处?相关故事,求大神讲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09:1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03
诏曰(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汉景帝刘启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窦氏,生他时父亲还在做代王。原来他不是长子,但父亲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之后,他便成了长子。在父亲文帝即位之后将他立为太子。到公元前157 年,文帝病死,当时三十二岁的刘启登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景帝。
·平定藩王,加强*集权
刘邦在基本上灭掉异姓王后,封了很多同姓王,但这些同姓王逐渐成了地方上的割据势力,他们有行政权、司法权,所属的官吏也是自己任命,基本是一个独立王国。等到汉文帝的时候,不断有谋反的同姓王出现,直接威胁到了*政权。刘邦原来想让这些同姓王来保护*地区的愿望也落空了。大臣中如贾谊、晁错等人都极力主张将这些同姓王除掉,以免后患。但文帝没有采取措施,将这项任务留给了儿子汉景帝。景帝用了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同姓王们的封地。
汉景帝在即位后,先提拔晁错做内史,然后又升到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是当时的重臣。晁错经过分析,告诉景帝要特别提防最强大的吴王刘濞。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刘邦封他做吴王之后不久就后悔了,但已经分封又不好立即撤掉。刘濞到达吴后便开始准备未来攫取皇位。他的儿子进京时和当时做太子的景帝抢道,结果被景帝的车误伤,最后因伤重而死,这使刘濞一直记恨在心。等景帝正式即位后,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所以,晁错极力主张景帝削夺各王的封地,即历史上说的“削藩”。
景帝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和晁错有恩怨的另一个大臣袁盎趁机劝说景帝杀掉晁错,以保*,平息叛乱。景帝最后牺牲了晁错,然后派兵平叛。但他招降吴王刘濞的诏书却没有起什么作用,景帝对错杀晁错悔恨不已,赶忙派周亚夫平叛。周亚夫仅用三个月便将叛乱彻底平定,最终击溃了叛军。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景帝趁机将王国的权利收回*,又大量裁撤王国的官吏数量。以后,王国的诸侯王就成了只享受当地租税的贵族阶层,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大乱而大治,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继续休养生息*
景帝继承了父亲文帝的休养生息*,赋税很轻,刑法也不重,汉朝的国力继续得到增强。
为了使百姓都能有地可种,以提高农民生活,景帝及时地调配了人口和土地。他改变了当时不准百姓迁移的*,允许百姓从土地少的地区迁移到土地多的地区,一能开发土地资源,二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景帝还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景帝也很节省,在位时他极少兴建宫殿楼阁。
再一个惠民措施是减轻刑罚。在文帝时开始肉刑改革,将古代奴隶制五刑向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转变。文帝时将肉刑改成了笞刑,但打的次数很多,如劓刑改为笞三百,应当断左脚的改为笞五百。这本来是为了废除肉刑,但次数太多又出现了经常*的现象,不符合原来体恤百姓的初衷。所以,景帝又逐渐减少了次数,同时规定了刑具的长短、宽窄,竹节也要削平,中途不准换人。对于*的审案断罪,景帝也经常训导要宽容,不准随意错判。
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除了内政的成绩以外,外交方面景帝主要是继续和匈奴和亲的*,对匈奴进行安抚。对于匈奴的*扰,景帝没有大举*,而是以大局为重,积极防御。同时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扰。
景帝的安定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使汉朝的经济日趋繁荣,和秦朝相比,国泰民安显示了文帝和景帝的突出政绩,所以后人称之为“文景之治”。
·正直贤明的皇帝
景帝的善于用人是很出名的,为了治理京城的众多皇亲国戚和官僚贵族,景帝任命执法严厉的宁成做中尉。结果宁成到任不久就震慑住了胡作非为的权贵们。对于敢大胆进谏的程不识,景帝让他做太中大夫,负责评议朝政。
对于外戚的任用,景帝也能辨别是非,恰当使用。窦婴原是外戚,在七国之乱时,封窦婴为大将军,配合平叛,窦婴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窦太后几次让景帝封窦婴做丞相,景帝觉得窦婴不太稳重,最后还是让更合适的卫绾做了丞相。
景帝宽厚仁慈,不记旧仇。张释之在景帝做太子时曾经阻止他的车入殿门,因为他进宫门时没有下车。但景帝并没有一即位便报私仇,还是让张释之做廷尉。
景帝的仁慈还体现在对同胞兄弟姐妹和宫中嫔妃们的态度上。该爱护的爱护,该惩罚的惩罚,做得很公正。
公元前141年,景帝病死在未央宫,死时仅四十八岁,共做了十六年皇帝,将一个强盛的国家留给了儿子汉武帝刘彻。景帝的谥号是“孝景皇帝”,所以史称汉景帝。景帝葬在阳陵,地址在现在陕西高陵的西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03
这句话是汉景帝刘启说的,重点在于鼓励农事,原句是: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9:04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出处?相关故事,求大神讲解。
诏曰(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汉景帝刘启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窦氏,生他时父亲还在做代王。原来他不是长子,但父亲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之后,他便成了长子。在父亲文帝即位之后将他立为太子。到公...
吾无德所宝,不能为珠玉所守;此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无为遗我贼。翻译?
吾无德所宝,不能为珠玉所守,此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无为遗我贼。【译文大意】(魏太子赶紧派骑使带着玉剑环佩追上去交还经侯,并让使者告诉经侯说:)“我无何德能没有能力替您看守这些宝物,这些东西天寒了不能当衣服穿,饿了不能当饭吃,只会为我招来盗贼。还是还给您吧!【原文出处片段】...
...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景帝又减轻了文帝时的笞刑(文帝除肉刑后,改为笞刑。笞刑是用竹板鞭打犯人),断狱从轻,因此狱事简省。人民所受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时王国势力膨胀,景帝用晁错计削藩,后来平定七国之乱,削弱了王国势力...
“饥不可食”的出处是哪里
“饥不可食”的出处是哪里“饥不可食”出自两汉晁错的《论贵粟疏》。“饥不可食”全诗《论贵粟疏》两汉 晁错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
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 盼文言文翻译
隋珠和璧,..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凡此异物,不如五谷。空走桓玄之画舸,徒贮王涯之复壁。噫,可不忍欤!译文 不要做没有益的事情去损害有益的事情.. ,不可看重奇异的物品而轻视 日常所用的东西。这是召公劝告武王的话.. ,千百年后仍然具有深刻的意 义。过分沉溺在游乐中.. ,就会荒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这句
(原文)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翻译)夫君那珠宝、玉器、金、银,饿了不能当饭吃,寒冷了不可已穿在身上御寒。
“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求译文?
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凡此异物,不如五谷。空走桓玄之画舸,徒贮王涯之复壁。噫,可不忍欤!不做无益的事以损害有益的事,才能获得成功。不看重新奇的东西而看重老百姓的日常用品,人们的日用品才不会缺乏。这是召公告诫周武王不要玩物丧志的话,千百年后,这话仍然有很...
《汉魏六朝散文·晁错·论贵粟疏》原文鉴赏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6,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桑。 这句话...
农业是国家之本,工商业皆为末业(重农抑商思想)汉景帝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2、轻徭薄赋,约法省禁 前元元年(前156年)...
景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再多的黄金珠玉,当你饥饿时却吃不成,当你觉得寒冷时,却不能当衣服来穿,再多的珠宝,都不如谷物和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