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 中国的节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09:4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10
春节随想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这不,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屋檐底下又挂起酱肉、腊肠了。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也幸亏古人把过年放在冬季,使原本萧条寒冷的季节多了一分热闹和暖意。
小时候总扳着指头数日子,期盼春节快点到来。因为过年又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糕点零食,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压岁钱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鞭炮了。所以说过年是属于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大年三十,大人们忙着炒瓜子花生,杀鸡煮鸭;孩子们则忙着去集市上买鞭炮或在门口堆雪人。还时不时地跑进厨房抓二把炒好的花生或瓜子塞进口袋,出去与小伙伴们分享。这时侯大人是不会象平时那样骂孩子的,就算打碎盆碗,最多也只说声:“碎碎(岁岁)平安!”也就罢了。毕竟要过年了什么事情都要图个吉利讨个好的彩头。等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家家户户就开始热闹地吃起团圆饭来。不用细说,那餐的饭菜肯定是一年里最丰盛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该好好地慰劳一下自己了。菜中是少不了一盆红烧鱼的,“年年有鱼(余)”嘛!大人们美滋滋地边喝着酒边聊着天,兴致所至还一起划拳干杯。孩子们则吃在嘴里盯在碗里,筷子夹不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干脆跳上凳子伸手去拿。趁大人不注意,还调皮地拿来酒杯偷偷地上一口。好醉哦,直喝得皱眉伸舌一脸怪相,大人们看了更是大笑不已。于是,快乐的气氛洋溢在热闹的屋里,荡漾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吃好饭,一家人收拾好碗筷,就摆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坐着守岁了。唐人诗云:“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宋·孟老元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可见守岁古而有之。那时不象现在这样,可以边吃东西边悠闲地坐在电视前面看精彩的“春节晚会”,在享受一番美味的年夜饭后再享受一顿好看的精神大餐。当然那时守岁也不会真的坐上一夜等到天亮,孩子们强打精神坐着是为了十二点一到,拉起大人到门口去放烟火和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当响亮的爆竹和着我们快乐的笑声,绚丽的烟火映在我们红红的小脸上,我们又大一岁了。放好最后一只表示辞旧的“关门炮”,于是关上家门一家人带着一年的满足美美地睡觉了。
第二天被一声声寓意迎接新年的“开门炮”吵醒后,于是在妈妈的喊声里懒洋洋地起来。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再把放在枕头底下的压岁钱放在衣袋里,吃好甜甜的芝麻汤圆后,就去外婆、爷爷等长辈那里一家家的拜年了。那时从亲戚长辈那里加起来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压岁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足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小孩的压岁钱大人们一般是不会用的,除了一小部分给孩子以外,其余的都收起来平时给孩子买一些书或文具等。
当然,过年除了孩子们最快乐外,还有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游子是放飞的风筝,走得再远,那一头总还连着温暖的故土。过年了,远方的游子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思念来到生他养他的故乡。看着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熟悉的家门上,看着日思夜想的父母健康地在门口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自己,那是游子眼中最美的一道风景,是心里最大的一种安慰。是呀!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回到故乡看到父母健康生活着还开心快乐的事情呢?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难得在过年的时候能合家团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这肯定是其乐无穷的。
转眼又快过年了,过年的确是热闹的也是快乐的,但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责任。我们不仅又年长大了一岁,同时又收获了一份希望,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迎接新的压力和竞争,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挑战。我想,这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吧!
资料选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319002.html?si=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1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这不,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屋檐底下又挂起酱肉、腊肠了。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也幸亏古人把过年放在冬季,使原本萧条寒冷的季节多了一分热闹和暖意。
小时候总扳着指头数日子,期盼春节快点到来。因为过年又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糕点零食,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压岁钱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鞭炮了。所以说过年是属于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大年三十,大人们忙着炒瓜子花生,杀鸡煮鸭;孩子们则忙着去集市上买鞭炮或在门口堆雪人。还时不时地跑进厨房抓二把炒好的花生或瓜子塞进口袋,出去与小伙伴们分享。这时侯大人是不会象平时那样骂孩子的,就算打碎盆碗,最多也只说声:“碎碎(岁岁)平安!”也就罢了。毕竟要过年了什么事情都要图个吉利讨个好的彩头。等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家家户户就开始热闹地吃起团圆饭来。不用细说,那餐的饭菜肯定是一年里最丰盛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该好好地慰劳一下自己了。菜中是少不了一盆红烧鱼的,“年年有鱼(余)”嘛!大人们美滋滋地边喝着酒边聊着天,兴致所至还一起划拳干杯。孩子们则吃在嘴里盯在碗里,筷子夹不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干脆跳上凳子伸手去拿。趁大人不注意,还调皮地拿来酒杯偷偷地上一口。好醉哦,直喝得皱眉伸舌一脸怪相,大人们看了更是大笑不已。于是,快乐的气氛洋溢在热闹的屋里,荡漾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吃好饭,一家人收拾好碗筷,就摆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坐着守岁了。唐人诗云:“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宋·孟老元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可见守岁古而有之。那时不象现在这样,可以边吃东西边悠闲地坐在电视前面看精彩的“春节晚会”,在享受一番美味的年夜饭后再享受一顿好看的精神大餐。当然那时守岁也不会真的坐上一夜等到天亮,孩子们强打精神坐着是为了十二点一到,拉起大人到门口去放烟火和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当响亮的爆竹和着我们快乐的笑声,绚丽的烟火映在我们红红的小脸上,我们又大一岁了。放好最后一只表示辞旧的“关门炮”,于是关上家门一家人带着一年的满足美美地睡觉了。
第二天被一声声寓意迎接新年的“开门炮”吵醒后,于是在妈妈的喊声里懒洋洋地起来。穿上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再把放在枕头底下的压岁钱放在衣袋里,吃好甜甜的芝麻汤圆后,就去外婆、爷爷等长辈那里一家家的拜年了。那时从亲戚长辈那里加起来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压岁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了,足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小孩的压岁钱大人们一般是不会用的,除了一小部分给孩子以外,其余的都收起来平时给孩子买一些书或文具等。
当然,过年除了孩子们最快乐外,还有那些身在他乡的游子。游子是放飞的风筝,走得再远,那一头总还连着温暖的故土。过年了,远方的游子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思念来到生他养他的故乡。看着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熟悉的家门上,看着日思夜想的父母健康地在门口迎接着远道而来的自己,那是游子眼中最美的一道风景,是心里最大的一种安慰。是呀!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回到故乡看到父母健康生活着还开心快乐的事情呢?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难得在过年的时候能合家团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这肯定是其乐无穷的。
转眼又快过年了,过年的确是热闹的也是快乐的,但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责任。我们不仅又年长大了一岁,同时又收获了一份希望,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迎接新的压力和竞争,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挑战。我想,这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1:11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