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4 06:1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18
1.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汉·扬雄
2.“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是指:而善于利用众人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胜利,只会用尽个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必定失败,这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啊!
读音:【qū rén zhě kè ,zì qū zhě fù ,tiān hé gù yān 】
出自:《法言》为扬雄模仿《论语》而作,至于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篇》: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和《孝经·卿大夫章》: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
扬雄及其《法言》
①扬雄(公元前53年- 公元18年),字子云,成都人,是我国西汉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先世是做官的,后来没落为 以农桑为业 ,因此扬雄在官场上毫无地位,后来由于奏《羽猎赋》得到皇帝的赏识, 除为郎 ,历成、哀、平三朝而不升迁,一直到王莽代汉后,他才 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后因政权内部矛盾,几乎送了命(《汉书·扬雄传》)。扬雄的一生,处于西汉由盛转衰之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动荡惶惑状态。扬雄由于其出身和经历的影响,成了当时统治阶级中下层的思想代表。他出于补救统治思想危机之心,写成《法言》一书。
②《法言》形式上类似语录,一条一条的。全书共13类,每卷30条左右,最后有一篇自序,述说每篇大意和写作意旨,但并不能完全概括各卷的内容。各卷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所以自序实际上是杨雄借此更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法言》的内容很广泛,对从哲学、*、经济、伦理,到文学、艺术、科学、军事乃至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学派、文献等,都有所论述。阅读《法言》除了能对扬雄的思想有所了解外,还可以知道许多西汉末年以前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扬雄作《法言》,反对方士巫术、像龙致雨、神仙不死等,对人类能否成仙而长生不死明确否定,他认为: 吾闻伏牺神农殁,黄帝尧舜殂[cú]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益无益子之矣。 又说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君子》)。同时他对传统的天命思想表示不满,甚至不承认天有作用,如对项羽死前说的 此天亡我 ,他就明确表示反对,认为 汉屈群策,群策出群力。楚憞(ì,音对,憎恶)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重黎》)。对于古代流行的天命500岁一循环,500岁而有圣人出的神秘主义思想,他也不赞成。在认识论问题上,《法言》中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后天的学、习和行,如说 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 (《学行》)。强调感官闻见在认识中的作用,如说: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 (《吾子》)。他还反对没有验证的妄言,认为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
原文: 太史公曰: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憝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译文:太史公司马迁曰:项羽起于田野民间,才三年就率领着齐、赵、韩、魏、燕五诸侯国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授王侯,政令全由项羽发布,他的王位虽然未获终结,(但权势之大)却也是近古以来所不曾有过的了!待到项羽背弃关中险要之地而怀恋楚国故土,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这时怨恨诸侯王们背叛自己,可就很难说得通了!还自我夸耀战功,处处表现个人小智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就是要用武力征伐来经营治理天下。结果经过五年的时间,终于失掉了自己的国家,自身死在东城,却还不觉悟、不责备自己,反倒借口“上天要灭亡我,而并非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太荒谬了吗!扬雄《法言》评论说:有人问:“楚王兵败于垓下,将要死的时候说道:‘是上天亡我!’可以相信这种说法吗?”回答说:“汉王刘邦用尽众人的计谋,这些计谋竭尽了众人的力量。楚王项羽憎恶采用众人的计谋,只尽发挥个人的作用。而善于利用众人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胜利,只会用尽个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必定失败,这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19
“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的意思是:而善于利用众人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胜利,只会用尽个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必定失败,这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啊!
此句话,出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
诗句原文:太史公曰: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憝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的描述警示后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18
1.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汉·扬雄
2.“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是指:而善于利用众人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胜利,只会用尽个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必定失败,这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啊!
读音:【qū rén zhě kè ,zì qū zhě fù ,tiān hé gù yān 】
出自:《法言》为扬雄模仿《论语》而作,至于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篇》: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和《孝经·卿大夫章》: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
扬雄及其《法言》
①扬雄(公元前53年- 公元18年),字子云,成都人,是我国西汉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先世是做官的,后来没落为 以农桑为业 ,因此扬雄在官场上毫无地位,后来由于奏《羽猎赋》得到皇帝的赏识, 除为郎 ,历成、哀、平三朝而不升迁,一直到王莽代汉后,他才 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后因政权内部矛盾,几乎送了命(《汉书·扬雄传》)。扬雄的一生,处于西汉由盛转衰之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动荡惶惑状态。扬雄由于其出身和经历的影响,成了当时统治阶级中下层的思想代表。他出于补救统治思想危机之心,写成《法言》一书。
②《法言》形式上类似语录,一条一条的。全书共13类,每卷30条左右,最后有一篇自序,述说每篇大意和写作意旨,但并不能完全概括各卷的内容。各卷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所以自序实际上是杨雄借此更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法言》的内容很广泛,对从哲学、*、经济、伦理,到文学、艺术、科学、军事乃至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学派、文献等,都有所论述。阅读《法言》除了能对扬雄的思想有所了解外,还可以知道许多西汉末年以前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扬雄作《法言》,反对方士巫术、像龙致雨、神仙不死等,对人类能否成仙而长生不死明确否定,他认为: 吾闻伏牺神农殁,黄帝尧舜殂[cú]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益无益子之矣。 又说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君子》)。同时他对传统的天命思想表示不满,甚至不承认天有作用,如对项羽死前说的 此天亡我 ,他就明确表示反对,认为 汉屈群策,群策出群力。楚憞(ì,音对,憎恶)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重黎》)。对于古代流行的天命500岁一循环,500岁而有圣人出的神秘主义思想,他也不赞成。在认识论问题上,《法言》中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后天的学、习和行,如说 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 (《学行》)。强调感官闻见在认识中的作用,如说: 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 (《吾子》)。他还反对没有验证的妄言,认为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
原文: 太史公曰: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憝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译文:太史公司马迁曰:项羽起于田野民间,才三年就率领着齐、赵、韩、魏、燕五诸侯国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授王侯,政令全由项羽发布,他的王位虽然未获终结,(但权势之大)却也是近古以来所不曾有过的了!待到项羽背弃关中险要之地而怀恋楚国故土,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这时怨恨诸侯王们背叛自己,可就很难说得通了!还自我夸耀战功,处处表现个人小智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就是要用武力征伐来经营治理天下。结果经过五年的时间,终于失掉了自己的国家,自身死在东城,却还不觉悟、不责备自己,反倒借口“上天要灭亡我,而并非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太荒谬了吗!扬雄《法言》评论说:有人问:“楚王兵败于垓下,将要死的时候说道:‘是上天亡我!’可以相信这种说法吗?”回答说:“汉王刘邦用尽众人的计谋,这些计谋竭尽了众人的力量。楚王项羽憎恶采用众人的计谋,只尽发挥个人的作用。而善于利用众人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胜利,只会用尽个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必定失败,这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19
“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的意思是:而善于利用众人智谋和力量的人就能取得胜利,只会用尽个人的智谋和力量的人就必定失败,这与上天有什么关系啊!
此句话,出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
诗句原文:太史公曰: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扬子《法言》: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憝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的描述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