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风险衡量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4:46
企业投资风险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赢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经营风险是指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如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上,主要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如企业投资时机、方式、规模和项目的运营、控制能力等。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借入资金而导致经营收益产生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投资和营运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财务结构的基本特征。企业举债经营,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 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 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和介入资金利息率差额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引起自由资金利润率的高低变化, 这种风险即为筹资风险。
(3)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它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因而又成为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是企业自身所不能控制和影响的,很难被投资者预测,因此最容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你可以按照下面文章的思路继续写下去。
请您看看下面的文章有没有帮助。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摘 要 市场 经济 条件下, 企业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追求高收益必然要面临高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 现代 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财务风险的构成及其防范策略做了阐述。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控制 应对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影响 ,使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具体方面来看,财务风险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因此,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偿债压力。当企业有资金需求时,坚持“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负债融资,后股权融资”的原则。所谓内部融资是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在举债过程中,要做好负债规划,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在时间上的相互错开,避免到期日偿债压力过大,同时负债偿还日期与利润分配日期均匀安排。总之,尽可能使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和利润分配日期在时间和金额上的均匀设置,避免同时“挤兑”情况的发生。从 理论 上讲,保守结构型资本结构(即企业完全不负债)的财务风险等于零。但是,笔者认为,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在世界范围来看,企业举债经营是普遍做法,很少有大型企业是零负债的。企业需要举债扩大生产规模,以及调整资本结构,并且可以产生相关的信用记录,与银行或投资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今后的筹资需要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础。但是, 目前 中国 很多的民营企业零负债,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等,除了主要是因为中国银行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过于苛刻之外,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缺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从实际上来看,零负债在某种程度上看也意味着是高风险。首先,从整个世界趋势来看,不负债经营的企业几乎不能成为领先的大公司,不可能成为领先的大公司,就有被其他公司兼并收购的风险,这也属于经营风险,进而转化为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在生产经营顺利时拒绝负债经营,这时不会有很大的财务风险。相反,企业的资金链发生 问题 时,自有资金已经很难维持运转,此时再求助于投资人或是银行时,由于企业很少与投资人或者银行有业务往来,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投资人或银行更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提供融资,这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样很大,这在管理理论上也符合“马太效应”。企业在达到最优负债规模时,财务风险是最小的,同时零负债也意味着高风险。而当超过最优负债规模后继续扩大负债数额时,财务风险也与之递增。
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投资活动包括企业的主业投资和其他项目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报酬率来确定,若项目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则风险较小。反之,投资风险较大。企业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项目的期望报酬率和期望值标准差来衡量。 项目的期望报酬率K=∑piki 期望值标准差 计算 公式: σ=■(1) 公式中ki表示项目投资出现某种可能结果的报酬率,pi表示某种可能结果的发生的概率。项目投资过程中,可以把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根据“均值——方差”准则进行选优,选取其中期望报酬率较大、同时方差较小的投资项目。对于投资风险的防范,可以采用风险转移法,将企业所的面临的风险转移,以一定的代价转嫁给其他单位。强烈反对有的学者提出的,诸如实行多种经营,选择一些与企业主业不相关的投资项目或利润率相互独立的产品,使得不同产品的旺季和淡季、高利润与低利润项目在时间或数量上相互补充或抵消等以及进行多元化投资。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 发展 和盈利能力的增强,而不是分散企业的资本,投入到一些与企业的主业不相关的项目上,这样做只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尽管某些项目在短期来看确实有利可图。世界级的大公司大都只在一个行业里具有领先优势,很少会同时在几个行业里都出类拔萃。举个很明显的例子,美国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英特尔公司不会因为IT业不景气,转而投资房地产或是其他行业,他仍然加大投资、加强研发力度,不断使芯片技术更新换代,始终在行业里保持领先优势地位。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把闲散的资金交由投资公司或是基金管理公司运作,获取利润。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又能保证预期的利润。
3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 企业 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为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不错的经营收益并不能表示销售回款的结清和销售利润的实现。信用工具作为繁荣市场的助推器,已经被企业广泛的 应用 ,他一方面促进了企业业务的开展,但是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坏账损失的可能性由此加大,财务风险应运而生。对于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首先企业要做好对每个客户的资信记录与评估工作,把每一个商业往来的细节做详细的记录,并且每隔一个季度或者半年进行评估,动态调整其信用等级,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立风险偿债基金,也就是在损失发生前,以预提等方式建立风险基金,以便损失发生时进行抵消。如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等属于这类性质的基金。或是损失发生后及时弥补和消化,对规模较小的损失可直接摊入成本;对那些可能引起较大风险而无法直接摊入成本的风险损失,已经提取风险基金的,可用风险基金加以抵冲,未提取风险基金的,可以以借贷方式进行补偿,其后作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间内分摊记入成本。
4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风险,随着 中国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如附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进出口贸易国,所以外汇汇率的微小变动,对中国企业来说可能产生极大的财务损失。并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币由官方利率逐渐转变为自由的市场利率,中国企业今后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汇率风险。如2004年年初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等等这些都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可以采用套期保值法,其原理是,使一种货币的现金流入与该种货币的现金流出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相对应、相匹配。当一个现有交易导致未来有一笔外币资金流出时,我们可以在现在运用一个在未来只有一笔外币现金流入的方式来对它进行套期保值,如买入一笔等额的、同期的同一币种的远期外汇。这种套期保值 方法 即“远期外汇套期保值”,如果现有交易或经营活动导致未来有多次外币现金流入或流出,则可采用多期远期外汇套期保值。
参考 文献
1 蔡建民. 财务管 理学 [M].上海:立信 会计 出版社,2000.
2 甘华鸣. 理财 :资金筹措与使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9
3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 张维迎.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5 王化成.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改进我国企业知识管理
内容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遍及整个经济领域,使企业摆脱自身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限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但一些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企业知识管理中存在问题,我们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问题 对策
知识经济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空前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构成新的生产要素体系,不仅能替代人的体力劳动,而且通过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使以智力为主的劳动力逐步替代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力,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当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知识管理,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促进良性竞争环境形成,带动企业向健康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吸引并留住大批人才,最终带来其综合竞争力的极大提高为目的。其特点是注重企业知识的共享性和创新性,重视企业人才、企业创新、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将知识和信息作为企业战略资源等。但众多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成效不尽如人意。
企业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缺少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效互化
所谓显性知识,即可以通过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典型的显性知识主要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存在于书本、计算机数据库及CD-ROM等介质中。隐性知识,也称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修炼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难以传播。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是个人和组织获得成功的关键。员工的隐性知识必须要得到显化,要能够存储在数据库中,要能够转移给另外的员工;而数据库中的显性知识要能够被员工所学习,转化为他们的自身技能,成为他们的隐性知识。只有这样,知识在企业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才能发挥知识自身的最大价值。
缺少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
由于知识已成为与劳动、资本相并列的要素,同时,知识管理也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为了有效运营知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知识管理工作包含多个方面,仅仅在知识管理中增设一个CKO,对知识管理进行总体负责,显然是不够的。知识管理工作不能由一个人包办,应有一个专门知识管理机构进行管理。CKO应是这个机构的主管而不是包办,知识管理机构中应设立知识经理、知识工程师及知识产权主任等,并配置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技术人员及法律人员。由这些专业人员辅助CKO进行知识管理才能确保CKO的工作成效。
缺少明确的职位知识需求
企业作为从事特定经济业务的单位,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产业中的技能、技艺及管理艺术等。企业应根据其经济业务、市场竞争状况及今后发展方向等确定自身需要的某一经济业务,及与具体场景有关的知识类别、数量、深度及质量等。对每一个职位都应该明确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并对其类别、数量、深度及质量等做出具体的说明。员工在这个职位上就能够就这个职位的知识需求做出系统的判断,能够及时补充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同时避免对不必要知识的过多的涉猎,避免对知识的过深要求。这样就可以节约公司的大量时间和资源。
缺少知识的资本化营运
知识是有共享性的。它与其他的企业资产不同,知识不具有独占性,即把你的知识传送给别人后,你还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互动,你的知识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知识的非消耗性与知识的共享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会由于有更多人享用而减少和消失。企业可将知识(主要指可表述的知识)视为是企业的一种资产,可直接视为资本进行运营。知识与企业其他资源不同,其他企业资源在共享中有着现在的竞争性和冲突性,在引进与让渡的过程中必将对其中一方有一定的资源上的损失。而企业在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营的过程中,对双方的资源都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缺少对员工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现、发明的数量呈现加速递增的趋势,且应用周期越来越短,机器设备、产品和技术的陈旧周期也越来越短。培训不光是教育员工如何去工作,同时更要教育员工如何去自主学习,如何去对知识进行共享,如何去对知识进行传播,如何去进行知识的创新,培训要达到培养创造知识型员工的目的。而在一些企业的培训计划之中,对于自主学习、知识共享、传播和创新的培训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培训,这不利于知识管理的进一步深化。
企业知识管理的应对策略
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
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Nonaka提出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为群化,也叫社会化:通过观察和对话交流,个人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为外化:通过讨论和文件编辑将知识转化为明确具体的形式。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为融合: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如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为内化:比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将个人在文件中得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切身经验。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实现有效转化。
外化技术 外化首先包括一个强大的搜索、过滤与集成工具,从组织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中捕获对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用的各种知识;其次是外部贮藏库,它把搜索工具搜索到的知识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他们并存储下来 ;再次是一个文件管理系统,它对贮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能识别出各信息源之间的相似之处。基于此,可用聚类的方法找出公司知识库中各类知识,构建隐含的关系或联系。外化的最终作用是通过内化或中介让寻求者能够得到所搜集的知识。
内化技术 外化是从组织外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对本企业有用的知识,发现组织内部存在的各种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并进行集成以利于传播。内化则是设法发现与特定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通过过滤来发现企业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
中介技术 内化过程强调明确、固定的知识的传送,而中介针对的是那些无法编码存储于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它将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通过追溯个体的经历和兴趣,中介能把需要研究某一课题的任何在这一领域中有经验的人联系起来。
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
公司可以成立一个知识管理部。知识管理部总体负责公司的全部的知识管理活动,由公司任命专职的CKO对于知识管理进行领导,直接向公司CEO负责。知识管理机构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知识管理人员。
第一层次的人员并不直接属于知识管理部,他们主要包括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同时也包括公司的工人和管理人员。他们会在从事本职工作中创造知识,如研发人员会有技术专利,工人有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有管理经验等。他们应将他们的知识进行知觉的贮存和传播。
第二层次的人员是知识管理部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公司产生的全部知识,他们要对公司的全部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输入数据库。这些人员对知识具备理解深刻,对公司需要什么知识和不需要什么知识应了如指掌;同时,还要求他们能够对知识进行提炼,这就是知识在隐性和显性中的转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要求于其工作的知识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这些人员可以是兼职的,可以由研发人员中的高级工程师、工人中的高级技师及管理人员中的高级经理等兼任。
第三层次的人员是知识管理部的专职人员,即知识项目经理。他们针对知识管理中的各个不同方面,如了解企业内外环境、企业本身和企业员工知识需求,组织、监督企业知识库和内部网的建设与运作,确保企业知识库和内部网设施及其支持工具的正常运行;领导、组织知识集成与创新管理;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对知识员工的管理等,对这些具体的工作进行组织管理。要求他们对他们所管理的方面有着专门的知识,并能够在CKO的统一领导下与其他方面的主管进行及时的沟通,做好公司的知识管理工作。
第四层次即公司CKO,他是知识管理的主管,总体负责公司知识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还可建立智慧团,把企业中掌握重要知识的职工挑选出来,组成企业的智慧团(或称之为专家组)。专家组的成员不一定全是企业的在职人员,也可以是企业的退休人员、社区消费者,甚至是具有一技之长的职工家属等。将专家组成员的个人档案登记在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这些人作为企业的决策顾问,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智力援助。
明确各职位的知识需求
要明确各职位的知识需求,一是要盘点企业的知识。知识总是附着在某一载体上的。要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盘点企业拥有的知识如人才、资料库等,弄清企业的知识家底。知识盘点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和资料库,根据知识盘点情况,知识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知识分布情况就一目了然,并能知道企业还有什么知识的潜力可资利用,还缺什么样的知识。同时,通过知识盘点企业可建立知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更好地促进知识资源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共享,并据此制订企业的知识培训规划。二是要明确各职位的知识需求。通过企业的知识盘点,知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企业的知识分布情况,明确企业的各个职位的知识需求情况。
知识资本的有效运营
对公司中的知识资本,如专利、商标、版权、技术诀窍及商业诀窍等进行有效管理与运营也是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其中,企业可以抽出专门资金用于向外购买其他公司专利技术,这样可以节约开发资金和开发时间双重资本,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购买现成的市场信息,争取尽早把握商机。企业的技术在国内有着领先水平,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技术进行有条件地让渡,可以将资金、技术或是股权等作为条件转让技术。将资金作为转让条件可增加公司收入,加速公司发展;以技术作为转让条件可以在技术层面上优势互补,增加竞争力;以股权作为转让条件可以扩大公司规模,若是国外公司还有利于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更完善的培训
企业应制订一个针对自身企业的知识培训计划。制订企业的知识培训计划需要根据企业知识盘点。知识盘点能够比较容易发现企业的薄弱环节和人才不足的问题。盘点中所发现问题,如企业职工掌握了哪方面知识及他们希望朝什么方向发展等,都显示得十分清楚;同时,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知识的员工等问题也十分明了。这就需要通过从外部引进知识进行教育培训,把企业员工培养成知识员工,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是极为必要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对知识积累和应用管理能够更好地使企业运用企业人才资源的集体智慧,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激励员工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到集体的智慧中,形成知识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的知识优势结合在一起时,就可以使企业对外部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正确地推测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徐勇、王福军,企业知识管理的新趋势[J],南方经济,1999,(9)
3.程炜,企业知识管理策略[J],企业经济,2001,(9)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4:41
差不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2 14:41
1 投资风险的定义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收益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获得期望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即在选择投资方案时,投资行为并未开始,其结果也并未出现,而只能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预测其期望值。现代投资理论表明,风险是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差程度。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越高,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对风险投资行为而言,收益与风险是相伴而行并且是此增彼长的关系。
投资风险的一般表现形式主要有:心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
一般情况下,有投资,就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为了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对投资风险进行测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2 投资风险的衡量
衡量风险的大小,是用可能出现风险的概率来表示的。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衡量。概率是指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某个数。所有事件的概率之和应等于1。概率的数字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在研究关系问题时,要利用概率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2.1 确定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是指某一随机变量可能发生的后果及其相应概率的完整描述。它即可用表格方式也可以用图形方式来表示。
例:某公司有A项目和B项目两个投资方案,现公司要对两项目的风险进行衡量比较。假设未来的经济情况只有繁荣、正常、衰退三种。其中,有20%的机会是繁荣时期,60%的机会是正常时期,20%的机会是衰退时期。有关的未来预期报酬率和发生的概率见表1。
表1的概率分布也可用图1和图2来表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B项目各种情况下的报酬率比较集中,而A项目比较分散,所以A项目的风险较小。
表1和图1、图2的概率分布属于离散型分布,其随机变量(例如报酬率)只取有限个值(本例只有三个值),并且对应于这些值有确定的概率。实际上,出现的经济情况远不止三种,有无数可能的情况会出现,如果对每种情况都赋予一个概率,并分别测定其报酬率,则可用连续型分布描述(见图3)。
2.2 计算期望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是各种可能的报酬率按其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报酬率,它反映随机变量(报酬率)取值的平均。其计算公式为:
K=■KiPi。
式中:K表示期望收益报酬率;Ki表示第i种可能结果的期望报酬率;Pi表示第i种可能结果的概率;n表示所有可能结果的个数。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
A项目的期望报酬率=70%×0.2+20%×0.6+(-30%)×0.2=20%
B项目的期望报酬率=40%×0.2+20%×0.6+0×0.2=20%
计算结果表明,A项目和B项目的期望报酬率都是20%,在期望报酬率相同的情况下,概率分散越集中,风险越小,所以,B项目的风险较小。这一分析是否正确,有待通过标准差的计算来验证。
2.3 计算标准差
标准差是各种可能的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综合差异,是反映离散程度的一种量度,其计算公式如:
δ=■
式中:δ表示期望报酬率的标准差;■表示期望报酬率;Ki表示第i种可能的结果;Pi表示第i种可能的概率;n表示可能结果的数目。
A项目的标准差:
δ=
■=31.62%
B项目的标准差:
δ=
■=12.65% 全科论文中心http://www.issn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