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艾最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2 19:38
艾草的应用规模不断加大,全国各地也在推动艾草的种植。河南、湖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四川等等各地到处开花。因为大多为人工化种植,野生艾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交流更为便利,所以南方的艾草会运输到北方,西部的艾草也会应用到东部,因为大多并非是入药,而是作为灸用,所以艾草的道地性也不是特别重要,而重要的是艾草的储存和炮制环节才是影响艾绒品质的关键因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2 19:39
结合各种因素,北纬29度左右人工种植的艾草为佳(从省份来说,江西北部、湖北等)。
建议买艾草就选择江西产和湖北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2 19:39
历史有记载的“四大名艾”,河南汤阴近几年有发展艾草种植产业。湖北蕲春因当地的重视程度较高,且宣传推广力度很大,蕲艾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河北安国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药都,是北方中药材集散中心,祁艾也是祁药主要品种之一。浙江宁波地区鲜有艾草种植。除了历史记载的几大艾草产区之外,目前我国各地艾草种植及加工产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尤其出现了河南南阳等艾草产业基地,艾草种植及加工规模与日俱增。在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区也有规模化的种植和加工企业。
需求量猛增 野生艾奇缺 多为种植艾草
随着近几年的中医热,艾草的需求量猛增,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靠野生艾草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河南南阳、湖北蕲春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艾草种植产业。而在人工种植条件下的艾草,艾农为了提高产量,使用化学肥料进行催产,艾草长势快、产量高,但是其品质与原来的野生艾草是否有区别,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不同产地的艾草化学分析对比?
有现代学者,使用化学分析法对产于不同地区的艾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还得出一些实验室数据。各项指标各地的艾草各有千秋,存在不同差异。对此,笔者认为这种分析意义不大,首先采的艾草标本是否与可比性,如野生艾草和种植艾草是否有可比性,不同品种的艾草是否有可比性?另外,用西医的化学分析法来分析中医药产品,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方式。众所众知,中医药疗法不同于西医西药,并非是靠其某种化学成分,如果仅用于科研论文无可厚非,若以此而评定哪个地区的艾草优劣,从而作为宣传手段,那么实验者必定是别有用心了。另外,笔者认为若是入药作为饮片使用分析其化学成分含量还有些道理,但是作为灸火用,将其点燃隔空使用,艾灸靠的是艾绒燃烧的温度,这样分析其化学成分就很可笑了。
道地产地之争
随着各地艾草产业的兴起,各地商家也打起了嘴战,各说各的理,都说自己的艾是道地好艾。有的说产于什么山、什么庙,有的说生长于多少经度多少纬度,头头是道。更多的是搬出了老祖宗,湖北蕲春的李时珍、河南南阳的张仲景、汤阴甚至拿出来与之不相干的扁鹊、邯郸还有八百岁的彭祖更是传说。
个人见解
历经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发展,现在的产地条件已不是当年的条件,而规模化种植的艾草也远非生于田野的野艾。遥想当年,各大医家受到交通不便的条件*,以及认知的局限,只能选用本地艾草为百姓疗疾,纵使名人也难免有为本地做广告之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到了今天还来消费老祖宗,而不是去想办法提高本身产品质量。难免让人感觉心寒,我想列位祖先在天有灵的话也会感到愤怒吧。
扯远了,个人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艾草受到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都具有它本身独特的特性,万物皆有灵性,每一株艾草都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神奇瑰宝,我们去善待它,它也会善待我们的健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2 19:40
艾草我们随处可见,但见到都是野生艾,叶片小、薄、植株矮,挥发油、黄酮、绿原酸、柚皮苷等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因此不高。而艾草的适应生长环境:日照时间长、临近水源,杂草稀少。
针对这几个因素:
日照时间
从地理位置来说地理位置来说北纬29度左右为佳,日照时间有保证。
临近水源
北纬29度为南方地区,年降水量正好适合艾草的生长条件,北方地区水量不足、沿海地区水量过多。
生长周边环境(杂草等)
野生艾由于自然生长原因,杂草丛生,影响艾草的日照、土壤的水分、营养成分。
因此,人工种植的会好于野生艾。人工种植会对艾草进行人工除草、灌溉、施肥,创造艾草最佳的生长环境。
结合各种因素,北纬29度左右人工种植的艾草为佳(从省份来说,江西北部、湖北等)。
建议买艾草就选择江西产和湖北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2 19:41
蕲州的艾草是最好的!艾草是湖北蕲春的四宝之一,其他的三宝分别是蕲蛇蕲龟、蕲竹。蕲州的艾草植株很大,药用价值其实和其他地方生产的差不多,但是由于蕲州就位于长江边上,所以长势很好!叶片大且比其他地方的要厚,所以全国就数蕲州的艾草最好咯!艾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艾草的产地分布吧!艾草的产地分布极广,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遍及全国,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蒙古、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日本有栽培。
艾草的产地环境
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潮湿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区,生长繁盛期24~30℃,气温高于30℃茎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3℃当年生宿根生长不好。
1、繁殖方法:艾草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根状茎繁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出芽率低,仅为5%,且苗期长(2年),一般不采用;根状茎繁殖,成活率高,但苗期较长(2个月)。分株繁殖最好,不仅成活率高且无幼苗生长期,繁殖速度快,为普遍采用。选育良种要求叶片肥厚而大,茎杆粗壮直立,叶色浓绿,气味浓郁,密被绒毛,幼苗根系发达。
2、栽植密度:通常在2~3月,苗高5~10厘米,选地面潮湿(最好是雨后或阴天)时,从母株茎基分离的幼苗,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苗,每穴2~3株,覆土压实。栽后2~3天内如果没有下雨,要滴水保墒。栽植150株/平米,平均每株产干艾叶4克,单产干艾叶5250千克/公顷左右。
3、土壤耕整:一般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深度15厘米,6月中上旬蕲艾采收后翻晒园地,清除残枝败叶,疏除过密的茎基和宿根,深度1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