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08:02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学过一首童谣《寒号鸟》,从春天到秋天,寒号鸟一直都唱着同一首歌:“冬天到,我要搭个窝。”但是,冬天到了,人们却发现寒号鸟的窝还没有搭起来,它已冻死在树上。 中国的中学生都知道《蜀鄙之僧》的故事:在蜀国的边远地方,有两个僧人,一贫一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样?”富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和尚说:“我有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买一艘船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买成。你靠什么去呢?”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并且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哪一条都离不开吃苦实干。 2002年,我刚加盟格兰仕,陪同集团董事长梁庆德先生万里行。当我们行走到中国最难行的西南蜀道时,德叔曾引用《菜根谭》里的名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财富就是磨难,财富就是实干。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咬定目标,坚韧不拔,身体力行,追求卓越的实干史。格兰仕是这样,欧派、华为、獐子岛也是这样。 2003年,殷源老师到格兰仕采访时,提炼出“格兰仕精神——特别能实干”。格兰仕人用大象的沉稳实干,用大禹的专注实干,用大雁的合作实干,用愚公的敬业实干,用盘古的创新实干,用苦行僧的奉献实干,创造了不朽的业绩。随着殷源老师的不断深入挖掘与君风传媒同仁在全国各地的强力推广传播,格兰仕的实干精神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如今,殷源老师又用她的“三寸钻”采掘一个更大的富矿——中国实干精神,并得到了王洪艳老师的响应。她们通过对华为、欧派、格兰仕、王老吉、创维、研祥、好利来、圣火、远东、奥丝蓝黛、山东金号、爱国者、瑞贝卡、慕思、奥贝尔、千叶松、獐子岛、俏江南、味千、广东五叶神、潘高寿等不同行业的冠军企业与领先企业的系统总结,从“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四大视角,告诉每个身在职场或者即将步入职场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行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工作做好,把事业做好,把人生经营好。从最初的格兰仕个案到今天20余家实干企业的整体群像,两位老师这种志存高远、专注坚持、永不放弃的治学精神与创作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特别能实干”的精神体现。 随着中国的崛起,华夏民族踏上“复兴之路”,我们迎来了千年不遇的“中国式战略机遇期”。龙的传人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用中国式的实干精神,打造一个伟大的中国呢?对个人来说,就是发扬“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菜根精神;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发扬“给点土壤就成长,给点阳光就灿烂”的草根精神;对国家来说就是发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务实精神。反对“拍脑门想事、拍胸脯办事、拍*坏事”的形式主义;反对“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会捧会献,杰出贡献,会钻会溜,考绩特优,互踢皮球,前途加油”的机会主义;反对“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台上讲得满头汗,台下鼾声连成片”,“打雷闪电热在上层,星星点点落在中层,不声不响冷在基层”的官僚主义…… 哲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成功,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能有多优秀,看他与谁为伴。生活就是生下来就要干活,如何干好活?请看殷源和王洪艳两位老师精心打磨的——《中国实干精神》。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这就是中国脊梁的DNA——实干。
(赵为民,亲力策划“中国实干精神”,著名策划人,出任中国南方多家企业顾问,系原格兰仕企业新闻发言人。) 今天,有很多企业学习格兰仕的实干精神,有的企业还把它当做读书比赛的题目。我们倍感欣慰。
我们当初研究企业案例时,对企业的案例营销还没有标准,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可以说格兰仕人给了我们最大的信任,他们非常欢迎我们对格兰仕的案例进行研究,后来我们终于写出了《格兰仕商道》,继而又写出了《格兰仕精神》的书稿。当我们要策划推出《格兰仕精神》时,君风传媒内部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格兰仕精神》这一书名会引起一部分人的认同,也会遭到另一些人的反对:“我有我自己企业的精神,我为啥要学格兰仕精神呢?”况且,企业都会打造自己的文化,总不能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是格兰仕精神吧?于是我们当中有人主张把副标题“特别能实干”作为书名。但是由于我们其中的另外一些人在研究格兰仕的案例时所积淀下来的深厚感情,就非常不情愿,宁可背离市场规律,即使这是一件错事。
最终,这本书还是以《格兰仕精神》的书名出版了。虽然在书的封面上还有另外一句话:“在中国企业界,素有万科的观点,格兰仕的精神。”也没能让我们因祸得福。这本书在南方的销量还算好,更多的北方人和北方企业根本不买账。我们这些主张“格兰仕精神”书名的人在自责,“太自不量力了。”同时,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到底怎么办?为拉动北方市场的购买力,那我们就主动营销,一定要把格兰仕精神讲给大家听。于是我们的几个图书销售人员开始推格兰仕实干精神课程,那时他们甚至不懂什么叫内训课,什么叫公开课。慢慢的,竟也把我们的课程推给了全国各地的培训公司,学员在听课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地拿到了一本《格兰仕精神》。
当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是在做案例传播——把格兰仕案例通过讲课的方式传播。这时君风传媒也在悄悄地实现转型,由图书策划传播公司转变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企业案例营销的机构,而运作模式却得来全不费工夫,由案例研发出成果(即案例书籍、光盘和课程),然后进行案例传播(即案例书籍、光盘的发行和案例课程的全国讲授)。用最简单的公式写出来就是:案例营销=案例研发+案例传播。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同时被证明是有盈利能力的。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好的口碑:我们做案例营销,重在传播!在传播格兰仕精神时,实干精神得到了企业界的普遍认同,这便是《中国实干精神》策划出版的原因。
在《中国实干精神》一书中,我们在采用格兰仕案例的同时,也写了更多中国优秀企业的案例,这些案例一同撑起中国实干精神这一命题。本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厚爱,出版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中国企业界的朋友也响应了我们征用案例的号召,其中很多案例鲜为人知。我们“用中国企业案例教育中国企业”的培训理念也在策划《中国实干精神》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太多优秀企业踏踏实实,在不断求索中赢得市场,受到客户的尊重及获得合作者,有的甚至在国外强手如林的市场中争到了自己的位置,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肩上的使命感又重了,这便是传播中国更多的优秀企业案例。
从格兰仕实干精神到中国实干精神,我们由稚嫩走向成熟。我们感谢中国企业界给予我们的信赖,使得今天的我们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回馈社会。君风传媒策划推出的“买书有礼”,即买书送免费培训课程的活动已启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出版社、中国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越走越远,因为我们在记录中国企业的实干时,我们也已经有了实干的基因和能力。
(王淳锋系《中国冠军企业案例书系》总策划、中国冠军企业峰会秘书长;殷源系冠军企业案例研究中心执行院长、《格兰仕精神》和《中国实干精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