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13:55
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是由不成熟迈向成熟的第一步,是幼儿社会化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0-6岁幼儿的语言发展分为:听--说--应用 三个阶段。0-3岁是幼儿语言的准备与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已经完全能听懂*的语言,学说单词句,并能用基本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3-6岁是幼儿口语表达、书写、识字与阅读的敏感期。
3-6岁幼儿的语言学习,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发展并重,而最有效果的学习,就是语言的应用——怎样通过让儿童掌握一定语言文字基础,从而进入到自主学习、自主应用的状态,是教师开展语言教学的最关键部分。这一关键当中的重点,不是“如何教会儿童语言”,而是如何“让儿童运用语言”。
应当进行以下个四个方向的调整和融合:
第一, 与高频字相融合——学以致用;举例来说,中国汉字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个字为:“的、一、不、是、了、人、在、有、我、他”,这10个字竟然有12.17%的出现率。也就是说,我们遇到的每100个字当中,这10个字就占到了12个。占有如此大的权重、有如此之高使用频率的汉字,理所应当最先学习。
第二,与日常生活融合——生活即教育 ;环境当中,可以有哪些文字标识?文字说明?院子里的植物铭牌,衣帽柜上的名字与编号,班级里孩子们能看懂的一日流程、本周计划,天气预报,室内各种物品的文字标识,教具的名字,签到表…
第三, 与行为规范融合——语言是心灵之窗;具体做法有:
规范用语卡:属于日常生活范畴的优雅与礼仪,建议在日常生活区陈列。使用上,则可以融入语言区。开班之初老师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并规范自己语言,孩子渐渐长大后自然能够随意指读,结合语言区识字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常规开展教学:可以围绕班级常规建立当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孩子发生冲突不会处理、比如老师引导孩子“双手搬取小椅子”、比如“不要打扰别人”等等,老师可以借助规范用语卡,通过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小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来感受和体会。
从模仿到内化:教师坚持自己使用规范用语,来给孩子示范,引导孩子的行为,当发现儿童的语言有违规范用语的原则时,要及时予以提醒和更正。并通过不断重复来强化,最终,儿童从模仿,变成习惯性用语,再逐渐内化为的行为模式。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第四, 与自主阅读、延伸活动融合——进入全新的未知世界;
在语言区教具当中,我们看到很多与“字”有关的工作材料,但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识字也好、写字也好,都不应成为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识字不是目的,更不能为识字而识字,把识字量作为追求的目标。认识一定数量的高频汉字,只是帮助儿童拥有了一个基础工具,有了它,儿童就仿佛拿到了通往未知世界的钥匙——在这个崭新的世界中,儿童可以不依赖*,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探索,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从此打开。
阅读、思考与表达,是语言学习最核心的部分。
因此,围绕自主阅读、自我表达,可以设计和开展多种延伸活动:
绘本阅读:教室当中,应当配置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绘本,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图书角、绘本馆,这个区域,可以实行自助管理。孩子们几乎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进入阅读区,安静地阅读,只要他们不打扰到他人,就应当有这个权利。这个读书的环境,应当是轻松、愉悦的,读书也不要成为一种任务,或者为一次测试做准备。孩子从小就应当有享受读书的感觉,这才是最重要的。
出版一本自己的书:DIY小书,制作一本讲述身边故事的小书;模仿绘本的语句、内容,做一本书,比如“我会…”、“我的家”、“我喜欢”、“小明的故事”…
儿童戏剧/小剧场:真实地准备一场演出,为其他孩子观摩;
故事会: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画故事…
语录本:做一个“语录本”,记录自己的,或者父母的,或者同伴、老师的话;
儿童广播台:做一个节目,儿童可以当主播、讲故事、给大家播放自己的声音;
新闻联播:做一个定期视频节目,例如潍坊、北京开展的儿童新闻联播,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尝试。
语言任务卡:这是一组神秘的卡片,可以随机抽取,每张卡片是一项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任务,比如描述教室当中的一件物品或者一个人,比如找到相反意思的词,比如看一本书、讲一个故事,比如讲一件家里有趣的事,比如把韵文卡第三课打乱排好,等等。
更为广泛的活动:比如在跳蚤市场活动当中,如何让孩子自己制作物品标签、标价,决定自己小铺的名称,怎么向别人询价,怎么回答别人的问题,是语言学习最好的实战练习。比如超市探险活动,就有很好的认识文字、识别文字、运用语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