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9:48
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带封建迷信色彩。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放爆竹的由来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因为最初的爆仗是烧竹子,故称“爆竹”,一直沿用至今。唐朝把它称为“爆竿”,后来也称为“炮仗”。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爆竹很快成为一种驱害避邪的神物。
燃放爆竹,除了在新年到来之前希望邪去福来,祈求保佑一年平安如意,人们还用来志贺婚礼、开业以及重大的庆祝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9:49
风俗习惯是用来辨别民族间、地域间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每个民族或地方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并且延续下来的一种风尚、习俗。风俗习惯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饮食习惯、传统服饰、婚嫁习俗、礼仪风尚等。但是由于我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所以风俗习惯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就异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