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学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2: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54
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从明代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者实行极权统治,宣传唯心主义哲学,施行八股考试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除珠算外,数学发展逐渐衰落。
16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数学研究才真正开始。
从明初到明中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和这种商业发展相适应的是珠算的普及。明初《魁本对相四言杂字》和《鲁班木经》的出现,说明珠算已十分流行。前者是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后者把算盘作为家庭必需用品列入一般的木器家具手册中。
随着珠算的普及,珠算算法和口诀也逐渐趋于完善。例如王文素和程大位增加并改善撞归、起一口诀;徐心鲁和程大位增添加、减口诀并在除法中广泛应用归除,从而实现了珠算四则运算的全部口诀化;朱载墒和程大位把筹算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应用到珠算,程大位用珠算解数字二次、三次方程等等。程大位的著作在国内外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1607年以后,他先后与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测量法义》一卷,与李之藻编译《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1629年,徐光启被礼部任命督修历法,在他主持下,编译《崇祯历书》137卷。《崇祯历书》主要是介绍欧洲天文学家第谷的地心学说。作为这一学说的数学基础,希腊的几何学,欧洲玉山若干的三角学,以及纳皮尔算筹、伽利略比例规等计算工具也同时介绍进来。
在传入的数学中,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绝大部分数学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仍在沿用。徐光启认为对它“不必疑”、“不必改”,“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几何原本》是明清两代数学家必读的数学书,对他们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
其次应用最广的是三角学,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大测》《割圆八线表》和《测量全义》。《大测》主要说明三角八线(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矢、余矢)的性质,造表方法和用表方法。《测量全义》除增加一些《大测》所缺的平面三角外,比较重要的是积化和差公式和球面三角。所有这些,在当时历法工作中都是随译随用的。
1646年,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来华,跟随他学习西方科学的有薛凤柞、方中通等。穆尼阁去世后,薛凤柞据其所学,编成《历学会通》,想把中法西法融会贯通起来。《历学会通》中的数学内容主要有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和《三角算法》。前两书是介绍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和布里格斯发明增修的对数。后一书除《崇祯历书》介绍的球面三角外,尚有半角公式、半弧公式、德氏比例式、纳氏比例式等。方中通所著《数度衍》对对数理论进行解释。对数的传入是十分重要,它在历法计算中立即就得到应用。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有心得而著书传世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王锡阐《图解》、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其中数学著作13种共40卷)、年希尧《视学》等。梅文鼎是集中西数学之大成者。他对传统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幂求正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使濒于枯萎的明代数学出现了生机。年希尧的《视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
清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和翻译了一些著作。1712年康熙皇帝命梅彀成任蒙养斋汇编官,会同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杨道声等编纂天文算法书。1721年完成《律历渊源》100卷,以康熙“御定”的名义于1723年出版。其中《数理精蕴》主要由梅彀成负责,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几何原本》、《算法原本》,均译自法文著作;下编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立体几何等初等数学,附有素数表、对数表和三角函数表。由于它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并有康熙“御定”的名义,因此对当时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综上述可以看到,清代数学家对西方数学做了大量的会通工作,并取得许多独创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如和传统数学比较,是有进步的,但和同时代的西方比较则明显落后了。
雍正即位以后,对外闭关自守,导致西方科学停止输入中国,对内实行高压*,致使一般学者既不能接触西方数学,又不敢过问经世致用之学,因而埋头于究治古籍。乾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
随着《算经十书》与宋元数学著作的收集与注释,出现了一个研究传统数学的*。其中能突破旧有框框并有发明创造的有焦循、汪莱、李锐、李善兰等。他们的工作,和宋元时代的代数学比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和西方代数学比较,在时间上晚了一些,但这些成果是在没有受到西方近代数学的影响下独立得到的。
与传统数学研究出现*的同时,阮元与李锐等编写了一部天文数学家传记—《畴人传》,收集了从黄帝时期到嘉庆四年已故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270余人(其中有数学著作传世的不足50人),和明末以来介绍西方天文数学的传教士41人。这部著作全由“掇拾史书,荃萃群籍,甄而录之”而成,收集的完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
其中较重要的有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翻译的《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华蘅芳与英人傅兰雅合译的《代数术》《微积溯源》《决疑数学》;邹立文与狄考文编译的《形学备旨》《代数备旨》《笔算数学》;谢洪赉与潘慎文合译的《代形合参》《八线备旨》等等。
《代微积拾级》是中国第一部微积分学译本;《代数学》是英国数学家德·摩根所著的符号代数学译本;《决疑数学》是第一部概率论译本。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还在应用,但所用数学符号一般已被淘汰了。戊戌变法以后,各地兴办新法学校,上述一些著作便成为主要教科书。
在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同时,中国学者也进行一些研究,写出一些著作,较重要的有李善兰的《《尖锥变法解》《考数根法》;夏弯翔的《洞方术图解》《致曲术》《致曲图解》等等,都是会通中西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
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8:55
中国数学史 (一) 中国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
中国数学发展史?
数学教育和学术交流:宋元时期民间数学教育也比较发达,出现了许多数学私塾和学术团体。同时,中外数学交流也比较频繁,中国的数学成就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和地区。六、明清时期 西方数学的传入: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西方数学开始传入中国。利玛窦、徐光启等人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数学著作,使中国...
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在中国的数学史上有哪些发现,创
五、二项式系数的规律的最早发现 宋代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列出了指数从0到6的二项式系数,并指出其源于贾宪的《释锁算书》。贾宪大约生活在11世纪上半叶,这表明中国数学家早在11世纪就已经认识了二项式各项系数的规律,即现在所说的“贾宪三角形”。以上成就仅为中国数学世界之最的部分代表,...
对中国数学史的认识
对中国数学史的认识如下: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根据它本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西方数学的融合。萌芽阶段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
中国数学史发展简况有什么?
中国数学起源于上古至西汉末期。华夏祖先们从混沌中走出来,从结绳记数到书契,再到春秋时代,祖先们已能写3000以上的数字,并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2. 发展繁荣时期 中国数学发展繁荣时期大约在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这一时期,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已经形成。3. 全盛...
中国的数学史
年希尧的《视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透视学的著作。清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和翻译了一些著作。1712年康熙皇帝命梅彀成任蒙养斋汇编官,会同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杨道声等编纂天文算法书。1721年完成《律历渊源》100卷,以康熙“御定”的名义于1723年...
数学史中国史
进入现代,李俨和钱宝琮等人运用现代数学概念,对数学史进行系统研究,李俨的《中算史论丛》和钱宝琮的《中国算学史》等专著,为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末,外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用外文发表中国数学史的研究。20世纪初,三上义夫和李约瑟的著作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对中国数学史的关注,古典算书的译...
中国数学发展史(详细)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
中国数学史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其消元解法早于欧洲近两个世纪,朱世杰还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十四世纪,中国就已经广泛使用珠算盘作为计算工具,这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是世界上最实用的计算工具之一。宋元时期的数学成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数学史中国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的数学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易.系辞》中,人们以“结绳而治”象征早期社会的简单记数方式,随后圣人引入了文字记载,甲骨文卜辞中出现了专门用于记数的13个符号,包括从一到万的数字,展示了十进制的记数系统,最高等级达到三万。算筹作为古代的计算工具,其起源虽然难以确证,但春秋时代已广泛应用...
中国古代数学历史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其早期基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甲骨文,记录了最初的记数和几何知识。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的普及,生产力的提升使得数学成为贵族教育的一部分,算筹和分数的应用标志着这一阶段的数学进步。战国至汉代,数学体系逐渐成熟,以《九章算术》为核心,包括方田、粟米等九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