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2: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7:17
基于对生活现实、改革进程的感受和认识,作者重彩浓墨地描绘郑子云、陈咏明等人为整顿、改革而进行的悲壮斗争,着力表现他们的进攻与招架、迈越与受挫、欢欣与忧愤,揭示他们不仅不向直接的对立面妥协,而且还敢于在旧习惯、旧观念的包围中高高举起标新立异的旗帜,义无返顾、一往无前的精神。尤其是郑子云,这是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具有丰满性格的改革家、*家形象,当代中国脊梁式的人物。作为优秀的高层领导干部,郑子云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年老多病,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又驱使他勇敢地投入改革的洪流,力图从*思想工作的改革入手,为企业管理探索新路。小说将他放在与对立面人物——田守诚的激烈较量中,放在新旧意识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不安分”的性格和时感疲惫、寂寞的内心,叙说他那悲壮的斗争历程。
田守诚和郑子云的对立,具有强烈的*斗争色彩。他长期混迹官场,老谋深算,善弄权术,惯于见风使舵。对郑子云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努力,不仅冷眼旁观,而且处心积虑地找岔子、钻孔子,无孔而不入;他悉心保养身体而静候多病的郑子云不战自垮;他不择手段地要将郑子云十二大代表资格“弄下来”,因为凭他的*嗅觉,郑子云会成为“改革派”中的“亡命徒”。这场发生在党的十二大之前的两个**间的“鏖战”,实际上,是我国当时阻遏改革与力主改革两种社会势力较量的缩影。
与此同时,小说还着力表现郑子云、陈咏明们始终须面对的传统意识、“左”倾思想、庸人哲学、惰性心理,世俗观念等“惯性势力”的严重挑战,在一张“无形的网”中左冲右突的情状。副*孔祥、*宋克、郑子云秘书纪恒全等人跟郑子云、陈咏明的矛盾对立,典型地显示了这类新旧观念的冲突。孔祥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宋克的偏狭和嫉护,纪恒全的世俗眼光和奴态心理,势必要驱使他们走向改革者的对立面 。
作者以充沛的*和锐利的语言,不加掩饰地表现了自己的爱与憎、臧与否。正是这种充分展现作者主体性的写作,引起了文坛内外的种种争议。《沉重的翅膀》最终以“修订本”获奖,开创了一个先例,也证明主流文坛在渐次走向宽松与开放。
《沉重的翅膀》在杂志分上下期连载,我隔了好久才在地摊上找到下期,读了却觉得不如上期那么感动。后来再也未读过。倒是《白栎树沙沙响》、《花园街五号》都买到旧版,作为纪念。其实,这些阅读往往只存留一鳞半爪的记忆,海岩《便衣*》里的等待,王蒙《相见时难》里的惆怅……,但都比不上《白栎树沙沙响》和《花园街五号》。对青少年时期的阅读而言,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一课。如果说小说中的环境、人情、历史,尚且需要阅读者去经历和消化,对感情的启蒙却是直截了当的。对我这一代人而言,既不是之前的身体力行实践派,也不是之后网络世界视觉派,大概都是书本的教导吧。
这样的阅读大概持续了两个夏天。后来我叔叔不再收购旧书,蹭书读的福利就此结束,转战旧书摊。整个青少年时代,我对成都这个大城的最大渴望,不是吃更不是玩,而是数不清的旧书店和书摊——和现在相比,数不清不算夸张。从维熙的小说就是从地摊上淘的,太沉重了,让人没有呼吸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