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3:2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12
不是哪一个人提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认为**的五族划分较为不合理,于是开启了民族识别工作,最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确立了五十六个法定民族。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共计统计出四百多个民族,之所以到最终被认定五十六个民族,主要在于,在长达数十年的民族识别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很多民众对于民族的观念认知不清楚,并不清楚自己属于什么民族,从而导致一个民族被上报、统计为多个,从而产生了有四百多个民族的错觉。
民族别称
中华民族还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
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
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更愿意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太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即使这些词最初都是仅仅指汉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12
中华民族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清末、中华*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
第一阶段: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
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