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5 16: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14:10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主任: 张代林
副主任:沈正金
化学工程系是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主干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科积淀,本系设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该专业前身为焦化专业,设立于1977年,为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1985年专业拓宽为煤化工专业,1994年进一步拓宽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三十多年的专业建设中,逐步形成了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办学特色。1996年以来,本专业共承担和完成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与宝钢、马钢、攀钢、济钢、莱钢、新钢、沙钢等国家大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300余项,完成合同金额2400余万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由本专业姚昭章教授主编的《炼焦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并进行了三次修订,成为全国炼焦专业方向的经典教材。有8位教师参加了《中国冶金百科全书》(炼焦化工卷)的编写,其中主编1人,分支主编 3人。还参与制定、修订了《中国煤炭分类》、《焦炭光学组织测定方法》等国家标准。围绕煤焦化方向,本专业教师近几年又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著作,如《炼焦新工艺与技术》、《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焦炉加热调节与节能》等。由于本专业教师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丰富科研成果的取得使学科水平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配煤炼焦技术、煤洁净利用基础应用,炼焦工艺节能减排等研究方向的综合实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化学工程系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7人。本系拥有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硕士点;化学工艺学科为安徽省重点学科,本系的煤的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实验室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全系保持着团结协作、氛围宽松、师资结构合理的学术环境,拥有一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一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连续几届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取得优异成绩,共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本专业已培养学生2000余名,毕业生深受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的欢迎,绝大多数已在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的煤焦化公司成为技术骨干,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领导。培养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近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96%以上。
应用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主任: 王知彩
副主任: 伊廷锋
应用化学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工业大学特色专业。前身工业分析专业始于1979年,1996年精细化工专业开始招生,2002年在两专业基础上整合形成了应用化学专业,是安徽工业大学成立较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和应用化学与分析化学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
本专业一直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逐步形成了特色和优势明显的人才培养模式。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省部级和一批校级教改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形成了精细化学品、工业分析和电化学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组建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建设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精品课程。
围绕精密抛光、功能配合物等新材料研制,天然产物、煤衍生物等复杂物质的分离与分析,新型固体酸、高效煤催化助燃剂等绿色催化剂制备与应用,高效锂电池电极材料和环保化学镀以及含氮杂环类药物中间体合成与构效关系等领域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功能材料、现代分离与分析技术、应用催化、应用电化学和药物中间体合成等五个学科方向,拥有1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本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并承担大量省部级和产学研科研课题研究,年均研究经费200余万元,年均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近40余篇。
本专业已培养毕业生一千多名,广泛分布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数百名优秀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博士生导师、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管理干部,并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强的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广泛赞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主任: 古绪鹏
副主任: 杨建国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本系专职教师十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的7名,其中有来自于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博士后、一名老师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两名教师分别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和安徽工业大学教坛新秀称号,本专业设置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和高聚物合成与改性两个研究方向。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主要侧重于:水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开发研究;金属、橡胶及电子产品塑料表面用干膜润滑剂研究与开发。导电聚合物微/纳结构及其复合材料,新型功能纤维材料;新型功能涂料与胶黏剂开发及钢铁表面处理和防腐涂层的研究;高聚物的成型与加工。
实验中心
为适应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1998年末安徽工业大学将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从教研室分离开来,相应实验室合并重组,成立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分设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化工原理实验室。该实验中心分本部和东校区两个部分,建筑面积10900平方米,使用面积5600平方米。在功能上除了原来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各专业课程实验室外,还增加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以达到开放实验室的要求。截止2004年6月,拥有仪器设备511.9万元,957台件。其中有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显微图象分析等5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12台件,保证了本科学生各层次实验课程的需要。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中心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课教学为主讲教师责任制。中心现共开设实验课11门,每年为三个院系的3500多名学生开设实验课。实验中心现有专职人员1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含高级实验师)10人,工程师(含实验师)5人,助理工程师1人,高级技工1人。2000年以来完成实验技术开发项目6 项,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