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4: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1:53
汾阳财政收入1950年为99.9万元,1979年为2166.55万元,1987年为6173.3万元。财政支出1950年5.124万元,1979年2166.55万元,1987年6173.3万元。各项税收1950年99.1万元,1979年1408.73万元,1987年5484.4万元。1950年人民银行放款余额为5.6万元,综合信贷存款余额64万元,农业综合信贷放款总额为6.1万元。1979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480.3万元,各项放款余额为2997.0万元,农业贷款为423.6万元。1987年银行各项存款金额13454.80万元,农业贷款发放总额2434万元。
2008年,汾阳市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快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0.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808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
2011年,汾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财政总收入23.2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58元。
2012年,汾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3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收入33.57亿元,增长44.18%;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增长29.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48亿元,增长0.48%;固定资产投资45.76亿元,增长27.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4元,增长14.15%;农民人均纯收入9001元,增长19.1%;进出口总额2452.89万美元,增长16.7%。 汾阳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汾阳农业生产总值为1950年3222万元,1979年6078.17万元,1987年7920万元。
抗战前,汾阳农田面积为7.6万亩,常年作物栽培6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63万亩,以谷子、小麦、小豆、高粱、黑豆、绿豆为主。粮食总产量均6597万斤(亩均103斤);1950年,汾阳总耕地面积825809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薯类,下同)播种面积760291亩,亩均134.3斤。棉花播种面积10万亩,亩产30斤;1979年,汾阳总耕地面积75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7807亩,亩均877斤。棉花63027亩,亩均25斤。油料9485亩,亩均82斤;1987年,汾阳总耕地面积748442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0528亩,亩均352斤。棉花播种面积30298亩,亩均93斤。
汾阳林业生产发展较早,原山林茂密,蚕桑发达,因历代破坏,到1930年仅有木材林2363亩,1987年,全县造林42412亩(用材林8842亩,经济林20104亩),年出材量1786立方米,水果939.9万斤,花椒659万斤。
禽畜生产以饲养猪、羊、鸡、兔及牛、马、驴、骡为主。1987年年末实有猪68055头,牛3880头,马3379匹,驴2750头,骡9924头,羊55755只,家禽323620只。1949年以后,农机、水利事业发展迅速,至1987年,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6279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12041千瓦/418台,小型拖拉机13639千瓦/1434台,农用汽车19894千瓦/284辆。
“十五”后,汾阳依托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核桃生产基地和山西省优质谷子、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等优势,着力发展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鲜食红枣、酿酒高粱、长山药、三樱椒、酿酒葡萄七大农产品和牛、羊、猪三大畜产品。 汾阳工业发展较早,*初年就有了近代工业企业昆仑火柴公司和众多的纺织工业。汾阳工业总产值1950年165万元,1979年6466.4万元,1987年26143万元。汾阳有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7个省、地属企业,,主要产品有汾酒、竹叶青酒、阀门、交换机等,年产值10508.2万元;8个县级国营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煤炭、棉布、汾州二锅头酒等,年产值2795.2万元;19个县属二轻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卷尺、钢球等,年总产值3588.1万元;乡(镇)村工业企业60余个,年总产值3287.3万元。杏花村汾酒厂是中国最大的名酒生产基地,自1916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以来,连续获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酒之一,行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产汾酒8412吨、竹叶青酒3952吨。1987年二轻系统完成生产总值3588.1万元。
“十五”后,汾阳第二产业以煤焦、酿造、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以冶炼、橡胶、化工、机械加工等为后续支柱产业,实施项目牵动和“一大五小”园区带动战略,形成了吕梁三泉焦化工业园区和杏花村汾酒集团“黑白”两大龙头带动格局。
汾阳市杏花村是中国白酒发源地之一,有6000年的酿造历史,截至2012年底,汾阳市共有酒类生产企业40家,白酒产量20万千升,占全国清香型白酒产量的20%多,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山西省被*列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的第一批标杆开发区之一,拥有清香型白酒生产技术、产业发展、品牌创建、园区集聚和*扶持等优势。 汾阳为晋西重镇,社会商品零售额1950年987.51万元,1979年4517.85万元,1987年14292.57万元。主要农副产品收购额1979年1951.76万元,1987年4431.50万元。社会主要商品销售额1950年1026.94万元,1979年4917.89万元。1987年11729.95万元。外贸商品主要有核桃仁、杏仁、杏干、白瓜子、蜂蜜、家兔、山禽、蓖麻油、皮毛、飞燕牌卷尺、汾字牌阀门、晋汾牌台虎钳。核桃仁出口已有百年历史,*年间每年出口30-50万斤,1979年对外销售额455万元,1987年达到731万元。粮食征购:1950年820万斤,主要有小米、高粱等,1979年8300万斤,主要有小米、高粱、玉米等,1987年6444万斤,主要有小麦、高梁、玉米等。
“十五”后,汾阳第三产业以商贸流通和旅游开发为重点,依托连接中西部的地理优势,建设晋阳农副产品批发等十大市场,架设中西部经济桥梁;依托“州府文化”、“全国砖结构第一高塔——文峰塔”、“汾阳王——郭子仪”等历史和人文优势,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发城区、文峰塔、峪道河、杏花村四大旅游景区,培育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