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6: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7:17
“在松花江上”这首悲壮雄伟、扣人心弦的抗日战歌,是人们最喜欢唱的歌曲。“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无穷的宝藏……”世代中华儿女多么盼望着宝藏能早见天日,为祖国经济建设作贡献!
1955年9月间,正值初秋时节,在碧波荡漾的松花江上,漂泊着两只小渔船正顺流而下,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沿着松花江两岸冲沟中的露头进行地质观察。这便是东北地质局派出的韩景行、王胜等五人地质踏勘小组,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松辽盆地从事油气勘查最早的队伍。
踏勘小组,首先在东三道沟和闵家屯附近,发现了含有丰富介形虫化石的岩石,打开灰色泥岩和鲕状泥灰岩,嗅到很浓油味和沥青臭,浸泡在氯仿溶液中呈深*。大家高兴得惊跳起来,高喊着:发现了!发现油气显示了!接着踏勘小组乘胜追击,在第二松花江南岸边老哨沟车站附近的冲沟中,又发现了具有油味,外观呈“芝麻饼”状的富含介形虫化石的陆相地层,它就是最早建立和命名的白垩—第三纪“松花江统”。这便是埋在松辽盆地里的主要沉积层,但已非原先设想在松辽找海相沉积。长期从事松辽盆地油气勘查的曲福生高级工程师,对这重大发现是这样描述的:“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查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揭开了蒙在松辽盆地头上的神秘面纱,促进了松辽盆地油气勘查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1954年3月1日,李四光*在燃料工业部石*理局的座谈会上,作《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的报告,就曾指出新华夏系构造带的主要凹陷带,对储存石油具有比较好的条件。明确指出:“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盆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上,看来是有重要意义的。”原苏联专家特拉菲姆克和莫西也夫赞同李四光的见解,支持在东北、华北进行区域物探和钻探工作。这是从战略、理论上首次指出东北平原为石油资源勘探远景区。
1954年,地质部成立普查委员会,作为综合管理矿产普查的机构。由李四光任主任,谢家荣、黄汲清任技术负责人,刘毅任办公室主任,并就松辽的石油普查进行了研究。
1955年,根据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制定的方针和任务,普查委员会根据黄汲清的布署及具体意见,由苏云山起草编写了《松辽平原石油地质踏勘设计任务书》,以普查委员会的名义,于同年6月11日,下发给东北地质局组织实施。黄汲清在审定任务书时,特别强调提出了顺松花江两岸进行踏勘的建议。
这就是上述提到的松花江上两只小渔船的故事来历。
1957年3月,石油工业部也派出116地质队到松辽平原进行地质调查。
1957年冬,地质部党组作出战略重点东移的决定,将原在新疆、青海等地的油气勘查队伍和部分技术人员,陆续调到华北、松辽、华东等地,加强东部地区油气勘查工作。为此松辽石油勘查力量逐渐壮大起来。
1958年2月,*同志在成都召集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领导同志开石油促进会,在听取李聚奎、余秋里等人的汇报后指出:“石油勘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就是要选好突击方向,要处理好战略、战役和战术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勘探布局的经济效益。对松辽、华北、华东、四川、鄂尔多斯五个地区,要好好花一番精力,研究考虑。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能够在东北地区找出油来就很好。”
是月,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共同商定,以松辽平原为全国油气勘探的重点,并提出:“三年攻下松辽,尽快在我国东方找到油田”的战略目标。
3月,地质部决定成立松辽石油普查大队和东北石油物探大队。
6月,石油工业部成立松辽石油勘探局。至此,两部团结协作、并肩战斗,共同加强了松辽的石油地质和物探工作。
是月,东北石油物探大队电法二队在野外施工时,剖面测线穿过安达县大同镇西北高台子屯时,发现有明显的基底隆起,正处于盆地坳陷的中心,引起了分队技术负责曲福生的注意,并立即将此成果资料报送给大队,与此同时迅速加密了电法测线,为地震详查做好准备。
7月,大队决定派出地震三队到高台子电法隆起上进行地震验证工作,初步确认高台子的局部构造。
1958年7月,石油工业部在玉门召开会议。松辽石油勘探局提出在高台子构造上钻松基3井的部署建议,以全面了解松辽盆地*坳陷区的地层、构造和含油情况。
1959年初,为加强高台子地震勘探,新组成地震四队(技术负责于占元),向南继续追踪。到年末,经地质浅钻验证,证实高台子地震隆起延长达150公里,有8个局部构造组成大同镇长垣带,这便是后称的“大庆长垣”。1958年9月初,松辽石油勘探局张文昭、钟其权和杨继良,松辽石油普查大队韩景行和东北石油物探大队朱大绶等有关技术人员在一起讨论研究,后经多次资料补充和反复论证,一致同意松基3井部署。11月24日,石油工业部正式批准松基3井井位设计方案,定在大同镇西北小西屯以东,高台子以南的高台子构造高点上。
1959年2月11日,春节期间,石油工业部余秋里*、康世恩副*等到地质部副*何长工家中,商讨共同加速松辽盆地石油勘探问题,两部领导一致同意在高台子构造上施工松基3井。
1959年4月11日,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负责施工的松基3井正式开钻。当钻至1461.76米时,发现多层油气显示和油砂,但这时井内出现异常,井斜过大;继续钻进工程上有困难。当时正陪同苏联石油工业代表团,在松辽视察的康世恩副*,会同有关专家们对井内情况进行研究,要果断采取措施,不能犹豫不决,该出手就出手,决定提前完钻试油,以免造成井下事故而前功尽弃,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早日发现油田。但是原苏联专家米尔钦柯不同意,坚持要钻完原设计3200米井深,才算完成基准井任务,不过他的建议没有被康世恩采纳。
试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康副*和专家们亲临现场指导。9月26日下午16时,用9.5毫米油嘴放喷,当日获得日产原油14.9立方米。
松辽平原上第一口发现井喜喷工业油流,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想事成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向国庆10周年献了厚礼。《吉林日报》最早报道了《松辽平原已经探出石油》的消息,这个干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喜讯,一时传遍了国内外。10月8日,黑龙江省第一*欧阳钦正式宣布命名为“大庆油田”。
与此同时,地质部在雅达红高点施工的扶27井,也于国庆10周年前夕的9月29日深夜23时,试油成功发现了扶余油田。
1960年2月18日,地质部召开全国石油普查工作松辽现场会议,以总结松辽经验,推动全国油气勘查工作。会议在长春市开幕,会中到扶余、大庆参观,后在哈尔滨闭幕。地质部副*卓雄主持了会议,石油工业部康世恩副*出席并讲话,共有220人参加了会议。
松辽现场会正值严冬腊月,北大荒到处是天寒地冻。当时我从华北石油普查大队调到河北,担任河北石油地质大队技术负责。我和队长崔林参加现场会到达松基3井时住在大同镇,这是个农村小镇,晚上在小旅店留宿,看到土坑被褥上爬着虱子,只得*衣服悬空挂在铁丝上。这个偏僻落后的小镇,如今已成了现代化的石油工业大城市——大庆市。
大庆油田发现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铁人”王进喜。党*和*领导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李先念、彭真等曾多次视察大庆油田,并作重要指示,使参加石油会战的四万多名职工,受到了极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