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的全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3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7:36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西州曲》的故事,温婉缠绵而又云淡风清,没有“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般的炙烈与决绝,然而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温柔的那根弦。“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多么质朴平淡的字眼,却是全诗感情凝结的*,满心思念尽在此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
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扩展资料:
原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诗篇在写了女子想到西洲以后,插叙了一下女子的打扮及其美丽的容貌,即“单衫杏子红(黄),双鬓鸦雏色”,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察入微的心理描绘或烘托。本来,“西洲在何处”的交代紧承“折梅寄江北”正合乎逻辑;然而女主人公既想起了情郎,想起了自己曾折梅寄往江北,因而她多少抱有情郎可能归来的希望,下文所谓“开门郎不至”正说明了这一希望的存在。
正因有这个希望,她才在想到了情郎之后,立即注意到自己的装束和姿容,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要是情郎已站在门外了呢?所以这两句正绝妙地刻画出女主入公此时的心理活动,而不只是对其装束的简单交代。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现出此女子对其挂怀之情;之所以值得如此魂牵梦绕,正因其为情郎所在地。所谓“两桨桥头渡”,一般释为划两下桨就到了,所距很近。其实这是误解。
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愁乐》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所谓“两桨”,指的就是船的两个桨;在《西洲曲》中,借以指船。其意是说,要到西洲去,需要乘船过江,此亦正说明西洲在江北。
以上六句所描绘的乃是一个静坐相思的女子的形象,而非正乘船到西洲采梅的女子形象。如此理解,则与下文正好贯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洲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7:36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抒写了一个姑娘对情郎的漫长相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相思。”六朝人早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而这里的“梅”是女子与情郎幽会时所见之“梅”。因而含义特殊,意蕴深长,诗文开篇以一“梅”牵出浓浓的情,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更是透过衣着打扮透露出痴心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主人公穿“红杏衫”梳“鸦雏鬓”为的是让情郎看到自己最娇艳美丽的一面,也只有热恋中的女人心中充溢着对情人无尽的爱恋,才会如此在意自己的装扮。这一细节似无意实有意。在不经意之间把女主人公的心意表现的细致入微。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既交代了时间已到仲夏,同时又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女主人公的孤单。情郎不至,唯有“伯劳”相伴而鸣,“乌臼”相伴而开。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崔钿。”一“露”字表露出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主人公因盼望情郎而“开门”看。“门中露翠钿”把女子欲看有羞于看,不看还想看,不小心“露”出“翠钿”的情境描写的惟妙惟肖。女主人公对情郎的爱也在一个“露”中表现出来。
诗文的第五至第九句,通过“莲子”与“怜子”,“莲心”与了“怜心”的谐音表达出女主人公与情郎之间坦诚真挚的爱恋。莲心的“彻底红”喻爱情的赤城坚贞。而莲子“清如水”,更是通过对情郎品格的赞美表达对他的爱恋。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主人公对情郎的品格溢于言表。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一语“忆郎”把女主人公对情郎牵挂表达的通彻透底。看不到情郎,只能看飞雁,寄希望于飞雁把情郎的书信带到身边。女主人公心怀系哦王亦是怀着牵挂。
诗文的第十一句至第十三句更是将思郎,望郎不见郎展现的生动形象。“尽日栏杆头”中“尽日”以夸张手法表现主人公长时间扶栏眺望。望不到郎则“垂手如明玉。”一“垂”字将女主人公不见情郎的失落,孤寂,惆怅表现的准确而细腻。
“卷帘天白高,海水空自摇。”女主人公卷起帘子远望,眼前所见唯有高高的天。浩渺似海的江水空自摇绿。这景色令主人公生寂寞之感。女主人公孤单一人,任天高,任海绿,与己无干,天上人间萦绕心头的只有那对情郎的思恋与牵挂。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海水似“我”思君一般“悠悠”,自己愁思绵绵,情郎同样也会愁绪满怀,“君愁我亦愁”“我愁君亦愁”,这绵绵的情思也正是女主人公与情郎之间缠缠的情、爱、恋。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此句情之所至,理之所然。女主人公将一片情托付给能吹到情郎所在西洲的“南风”,盼望情郎知晓女主人公的牵挂,更盼望能够早一点与情郎相聚。
《西洲曲》乃心系西洲,怀念郎君之作,,全诗巧藏心思,托物寄情,格调优美迷人。乃南朝抒情诗中的绝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7:37
一、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二、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
三、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四、蝉联而下,巧“接字”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彩。
西洲曲的全文翻译及赏析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西州曲》的故事,温婉缠绵而又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创作背景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2、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
温庭筠《杂曲歌辞。西洲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曲歌辞。西洲曲原文: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鶤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回头...
...莲花过人头。(南朝民歌《西洲曲》全文翻译赏析)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
西洲曲的鉴赏和翻译急要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一、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
翻译《西洲曲》中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回答:翻译,就是初秋时节到南塘采莲子,莲花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来摘采莲子,莲子青青的就像青青的水。 其中“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的是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南北朝时期的民歌《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这首诗没有确切的作者,也没有确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根据不同的文献记载,这首诗可能产生于梁代,并被收入当时的乐府诗集。另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是江淹所作,被记载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明清...
西洲曲的全文翻译及赏析
西洲曲,以其温婉缠绵的意境和深情款款的诗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这首诗的翻译与赏析,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通过译文,我们能感受到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如"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执着。诗中描绘了女子的衣饰之美与情感波动,如"单衫杏子红...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是什么意思西洲是哪里 南风知我者吹梦到西洲什 ...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
西洲曲及翻译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一、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