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17:25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http://tongxiehui.net/by/42139.html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丁辅糙盒孬谷茬贪长楷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9.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10.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1.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2.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3.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17:26
学习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取得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分析:一、明确目标,把握方向课程标准中关于新课改提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各个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对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提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生活价值,不单单是学到很多繁冗的公式和词语,而是如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和体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去强调要学习这些知识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树立知识生活化的理念。能通过自己身边诸多的情景感受,体会到课本上的知识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为学习知识指明方向并得到延伸,确立的学习目标就是一个字“用”。案例一:学习“东南西北”这节课时,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方向游戏中,闭上眼睛任意一个方向转几圈,知道一个方向就可以确定各个方向,大家积极参与了数学游戏,寓教于乐。下课以后,感觉生活中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了学习的目的不是给老师和家长完成任务,而是自己要去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很重要。认识目的就端正了态度,为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树立旗帜,得到方向感。二、针对重点,因材施教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方方面面,如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等等。每一个好孩子都是活生生的实体,除了他们的共性所在,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秉性,甚至在他们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我们是他们最好的雕塑者,要求我们去走到每个孩子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用我们自己的童心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让孩子们先接受认可我们,我们才能发现他们哪方面存在不足,抓住重点,切不可舍本求末。有了这样的基础前提,我们才会真正发现每个学生的良莠所在,更好地为教育辅导他们提供真实的依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为每个孩子配好“药方”,进而“下药”岂不更好?案例二:班上学生张某,课堂纪律非常好,回答问题积极,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我发现孩子在课下的生活中,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地相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很强,大部分同学都反映他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评价这类学生呢?好还是差?对待此种情况不能一刀切,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鼓励表扬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指出生活习惯的不足,帮助其尽快改正,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完善,切不可因为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不管不问或者粗莽否定。三、规范标准严格执行说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和家长们都不陌生。教育是一个系统的人类工程,当代教育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高屋建瓴,站在整个教育领域的高度和前景来编制的,对教育工程所辖的各个范围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它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指向和旗帜。当然,通用的规章制度是从教育宏观方面来说的,当具体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的学生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有些“捉肘见襟”,实际的学生管理情况就是教育的微观。对于小学而言,让学生做到还有些笼统和模糊,做好这些的同时会感觉到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些不够,因为学生的年龄结构和性格秉性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实施。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应该再做些什么呢?学校与学校之间有不同的地方,班级和班级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不同的地方。鉴于上述情况,直接执行教育活动的教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加具体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给宏观的教育方针和*做一个补充延伸,要制定班级甚至少数学生的具体行为习惯要求,严格执行,从而使学生感到有所适从,有事可从。案例三:“启航中队”的约定1、在学校里见到老师要问好,衣服要整洁(红领巾)2、每天到教室要先交作业,整理个人卫生(书包、课桌、柜子)3、课前准备好课本和文具,文具盒不能放在桌子上5、别人有困难时,不要说“不”6、珍惜每一节课,不浪费粮食和水电,包括文具7、每天多一些微笑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每件事的细节和标准,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朗和触手可及,久而久之,学习行为习惯就在些小而细的日常行为中得到培养,进而形成习惯。“有行才能有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件贯穿学习活动的重要举措,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并展示给学生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规范下完成的。同时,学生的自我激励也很重要,自我激励主要来源于和体现在具体的活动当中。所以,教育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才是新课改中所追求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