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有几只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3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2:58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三叶虫纲中的动物。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于2.5亿年前二叠纪结束时的生物集群灭绝中消失。
三叶虫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其知名度可能仅次于恐龙。在所有的化石动物中三叶虫是种类最丰富的,至今已经确定的有九(或者十)个目,1.5万多个物种。
大多数三叶虫是比较简单的、小的海生动物,它们在海底爬行,通过过滤泥沙来吸取营养。它们身体分节,有带沟将身体分为三个垂直的叶。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过其化石。
形态
三叶虫的躯体分三个体段(tagmata):头部由口前的两个环和口后的四个环完全融合在一起组成,*由可以相互运动的环组成,尾部由最后几个与尾扇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环组成。最原始的三叶虫的尾部还相当简单。三叶虫的*非常灵活——化石的三叶虫往往相今天的地鳖一样卷在一起来保护自己。
三叶虫有一对口前的触角,它的其他足之间没有区别。每个足有六个节,这与其他早期的节肢动物类似。第一节还带有羽毛似的副叶被用来呼吸和游泳。躯体上有从中叶伸出的侧叶。这个横向的三叶结构是三叶虫名字的来源,而不是它纵向分为头、胸、尾三部分。
三叶虫的名字来自于它横向分为中叶和两个对称的侧叶
纵向三叶虫分为三个部分:头部有眼、口器和其他感觉器官如触角,*由许多环组成,尾部虽然三叶虫只在背部有盔甲,但是它们的外骨骼还是相当重的,它们的外骨骼是由甲壳素为主的蛋白质联合方解石和磷化钙等矿物组成的。不像其他节肢动物那样能够在蜕皮前重新吸收外骨骼中的大部分矿物,三叶虫在蜕皮是将所有盔甲中的矿物全部抛弃,因此一个三叶虫可以留下多个良好地矿物化的外骨骼,这提高了三叶虫化石的数量。在蜕皮时外骨骼首先在头部和*之间分开,这是为什么许多三叶虫的化石不是缺少头部就是缺少*,其实许多化石是三叶虫蜕掉的皮,而不是死去的三叶虫形成的。大多数三叶虫的头部有两个面部缝合来简化蜕皮过程。头部的两侧有一对复眼,有些种的复眼相当先进。事实上约5.43亿年前三叶虫是第一批进化出真正的眼睛的动物。有人认为眼睛的出现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导致原因。
从奥陶纪到泥盆纪末一些三叶虫(比如裂肋三叶虫目)进化出了非常巧妙的脊椎似的结构。尤其在摩洛哥发现了这样的化石,不过要当心的是许多从摩洛哥出售的带有脊椎结构的三叶虫化石实际上是伪造品。此外在俄罗斯西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有带脊椎结构的化石被发现。这种脊椎结构可能是对于鱼的出现的一种抵抗反应。
据《新科学家》(2005年5月)的报道“有些……三叶……的头上有类似现代甲虫的角。”根据这些角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伦敦大学玛利皇后学院的罗布·克奈尔(Rob Knell)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理查德·福提得出结论认为它们用来作为寻找配偶时进行角斗。假如这个理论正确的话三叶虫是进化史上最早表现这个行为的动物。
三叶虫的大小在1毫米至72厘米之间,典型的大小在2至7厘米间。最大的三叶虫Isotelus rex是1998年在加拿大哈得森湾边上奥陶纪的岩石里发现的。
[编辑] 感觉器官
Cyphaspis tafilalet许多三叶虫有眼睛,它们还有可能用来作味觉和嗅觉器官的触角。有些三叶虫是瞎的,可能它们居住在非常深的海底,那里没有光,因此用不着眼睛。有些(比如Phacops rana)有很大的眼睛。
三叶虫的眼睛是由方解石(碳酸钙,CaCO3)组成的。纯的方解石是透明的,有些三叶虫使用单晶的、透明的方解石来组成其每只眼睛的透镜。这与大多数其他节肢动物不同,大多数节肢动物使用软透镜的、由甲壳素组成的眼睛。三叶虫坚固的方解石透镜无法像人的软晶状体的眼睛那样来调节焦距。但是有些三叶虫的方解石组成一个内部的、复合结构,这个结构可以降低球差,同时提供极好的景深。在今天生存的动物中蛇尾海星Ophiocoma wendtii使用类似的透镜。
典型的三叶虫眼睛是复眼,每个透镜都是一个拉长的棱镜。每只复眼内的透镜数不等,有些只有一个,有些可达上千。在这样的复眼中其透镜一般排列为六边形。
[编辑] 发育
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幼虫被称为原甲期(protaspid),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环全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盔甲。在此后的生长期里在每次蜕皮时在尾部前会增加新的*环。此后在蜕皮时环的数目不再增加。对三叶虫的幼虫阶段人们的认识很丰富,它们为研究三叶虫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编辑] 术语
在描述不同属的区别时,头部不同部位的存在、大小和形状特别重要。
图1显示头部的大约形态。面部是头鞍(glabella)两边的侧叶。三叶虫蜕皮或者死后其面部(librigenae)往往会分开,暴露其头盖(cranidium),图2显示了头部更细致的结构。
图1—头部的结构
图2—头部的细致结构
[编辑] 来源
基于形态上的类似三叶虫的祖先可能是类似于节肢动物的动物如斯普里格蠕虫或其他隐生宙埃迪卡拉纪时期类似三叶虫的动物。早期三叶虫与伯吉斯页岩和其他寒武纪的节肢动物化石有许多类似的地方[1]。因此三叶虫与其他节肢动物可能在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的交界之前有共同的祖先。
[编辑] 灭绝
Asaphus kowalewskii,一种在俄罗斯出土的三叶虫三叶虫灭绝的具体原因不明,但是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两腭强大,互相之间由关节连接的鲨鱼和其他早期鱼类的出现与同时发生的三叶虫数量的减少似乎不是无关的。三叶虫为这些新动物可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此外到二叠纪后期时三叶虫的数量和种类已经相当少了,这无疑为它们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灭绝提供了条件。此前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虽然没有后来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那么严重,但是也已经大大地减少了三叶虫的多样性。
今天存在的与三叶虫最接近的动物可能是头虾纲的动物。
[编辑] 化石分布
Ductina vietnamica,产于中国,泥盆纪
二叶石,三叶虫足迹的化石由于三叶虫总是与其他海洋动物的化石一起被发现,因此它们看来全部在海洋中生活。在远古海洋中三叶虫的生活环境从浅海到深海非常广。偶尔三叶虫在海底爬行时留下的足迹也被化石化了。几乎在所有今天的*上均有三叶虫的化石被发现,它们似乎在所有远古海洋中均有生存。
今天在全世界发现的三叶虫化石可以分上万种,由于三叶虫的发展非常快,因此它们非常适合被用作标准化石,地质学家可以使用它们来确定含有三叶虫的石头的年代。三叶虫是最早的、获得广泛吸引力的化石,至今为止每年还有新的物种被发现。一些印第安人部落认识到三叶虫是水生动物,他们称三叶虫为“石头里的小水虫”。
在英属哥伦比亚、纽约州、中国、德国和其他一些地方发现过非常稀有的、带有软的身体部位如足、鳃和触角的三叶虫化石。
在俄罗斯、德国、摩洛哥、美国和加拿大均有商业采集三叶虫化石的企业。
参考资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8%91%89%E8%9F%B2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2:58
Trilobita
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仅生活在古生代的海洋中,在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出现,在二叠纪末的地质灾害事件中全部灭绝。
三叶虫的虫体外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侧叶,故名三叶虫,由前至后又横分为头、胸、尾3部。三叶虫全属海生 ,多数营游移底栖生活 ,少数钻入泥沙中或漂游生活。寒武纪早期出现,种属和数量都很多,到了晚寒武世发展到高峰,奥陶纪仍然很繁盛,进入志留纪后开始衰退,至二叠纪末则完全绝灭。
从背部看去三叶虫为卵形或椭圆形 , 成虫的长为3~10厘米,宽为1~3厘米 。小型的6毫米以下 。三叶虫体外包有一层外壳,坚硬的外壳为背壳及其向腹面延伸的腹部边缘 。腹面的节肢为几丁质,其他部分都被柔软的薄膜所掩盖。一般所采到的三叶虫化石都是背壳。三叶虫背壳的中间部分称为轴部或中轴,左、右两侧称为肋叶或肋部。三叶虫壳面光滑。或有陷孔、瘤包、斑点、放射形线纹、同心圆线纹、短刺等。头部多数被两条背沟纵分为三叶,中间隆起的部分为头鞍及颈环,两侧为颊部,眼位于颊部。颊部为面线所穿过,两面线之间的内侧部分统称为头盖,两侧部分称为活动颊或自由颊。*由若干胸节组成 ,形状不一 ,成虫2~40节 。中间部分为中轴,两侧称为肋部。每个肋节上具肋沟,两肋节间为间肋沟。尾部是由若干体节互相融合而形成的 , 1~30节以上不等。形状一般半圆形,但变化很大,可分为一中轴和两肋部。肋部分节,有肋沟和间肋沟。肋部可具边缘 ,边缘上亦常有边缘刺。三叶虫腹面的节肢极少保存为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节肢化石的只有19个种。
三叶虫为雌雄异体,卵生,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周期性蜕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很大。一般划分为3期:幼虫、中年期 、成年期 。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三叶虫纲可以分为7目 :球接子目 、莱得利基虫目、耸棒头虫目、褶颊虫目、镜眼虫目、裂肋虫目及齿肋虫目。
三叶虫与海生的珊瑚、海百合、腕足动物、头足动物等共生。大多适应于浅海底栖爬行或半游泳生活,还有一些在远洋中游泳或漂浮生活。它们以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的尸体或海藻等细小生物为食。
三叶虫继续兴盛发展,达到繁育高点的时代。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态演变多种多样。有的头、胸、尾三部份大小相等, 壳体缓平,头、尾都缺少明显的装饰,如大头虫 (BUMASTUS):有的头部既宽且大,前缘被一条平阔的围边所环绕,其上还排列着整齐的瘤粒,如隐三瘤虫(CRYPOLITHUS);有的为了免于受害,在胸、尾装饰着尖长的针刺,如裂肋虫(LICHAS);有的壳体还能够卷曲成为球状,如隐头虫(CALYMENE)。奥陶纪还出现了另一类节肢动物,即介形类。
中国三叶虫化石是早古生代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划分和对比寒武纪地层的重要依据。主要的三叶虫化石品种有:蝙蝠虫(Drepanura)、四川虫(Szechuanella)及副四川虫(Parasxechuanella)、湘西虫(Xiamgxiia)、王冠虫(Coronocephalus)、沟通虫(Ductina)。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2:59
有三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2:59
蝙蝠虫(Drepanura)、四川虫(Szechuanella)及副四川虫(Parasxechuanella)、湘西虫(Xiamgxiia)、王冠虫(Coronocephalus)、沟通虫(Ductina
二叠纪末完全绝灭。
三叶虫有几只脚
如果各目和各科脚数量不一样,请一个一个说出来.我只问你们几只脚,没问你们别的 展开 我来答 8个回答 #热议# 怎么买保险?答案全在这里了 wes_90 2007-10-17 · TA获得超过9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
最早称霸地球的生物三叶虫,为何突然间全部灭绝?
三叶虫与虾、蟹是同类,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虽然体型不是很大,但是数量非常多并且分布广泛。它们的身体背面的背甲是一种非常坚实的骨骼,腹部很柔软,长有两排细长的脚,就像今天的虾一样。因为它的背甲分为3个部分,看上去与3片并排的叶子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三叶虫”。三叶虫最早出现...
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在哪个年代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
三叶虫有几只脚
三叶虫(Trilobita),节肢动物门的一纲。背壳纵分为一个中轴和两个肋叶三部分,横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头,主要由头盖和颊部组成;头盖中间有突出的头鞍。中部为胸,分节,能弯曲。后部为尾。腹面具口、触须、附肢和肛门。海生,多数营底栖生活,少数潜伏泥砂中或营漂浮生活。在早古生代...
三叶虫有脚吗 看化石好像没有
有脚,一般都三叶虫只是空壳,所以没有把腿保存。
3亿年前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类脚印,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据称在犹他州发现的三叶虫化石上有一个酷似人类脚印的痕迹。据说,当一个化石爱好者在1968年敲开一块三叶虫化石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穿着凉鞋的脚印,恰好踩在了三叶虫上。然而,这一发现的真实性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个所谓的脚印其实只是岩石断裂后...
大洋区有哪些高等无脊椎动物?
三叶虫纲全部为化石种;甲壳纲是很重要的海洋生物类群;肢口纲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的一纲;蜘蛛纲都是陆生种;蛛形纲是螯肢动物亚门最大的一个纲,海陆均有;海蜘蛛纲仅有少数种类,如希氏吻海蜘蛛等;原气管纲和多足纲都是陆生种;昆虫纲约75万多种,是动物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纲,陆地、淡水和海洋都有...
三叶虫化石值钱吗(三叶虫化石介绍)
发现三叶虫化石只能说有收藏的价值,但是化石上面有一个脚印,长10.25英寸。这就让人震惊了,毕竟五亿年之前,别说是脚印,就算是跟人相似的猿猴、熊这种动物都是不存在的,何况人类的足迹。三叶虫化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一般出现也都是天价级别,出现之后都会引来争抢,所以有这类化石的可以好好收藏...
三叶虫灭绝了没有,三叶虫的化石有多大?
正常情况超过20cm就是比较大的。三叶虫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背壳构造,在头部的最中央位置有一个“头鞍”,呈凸起状。表面上比较光滑,没有任何的装饰,但是有一些斑点,并且还有很多不相等的横沟。在两侧有一对眼睛,并且在眼睛后方会有一些横沟,被称作“头鞍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叶虫 ...
3亿年前三叶虫化石上出现人类脚印,到底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现代进化论中,我们人类祖先出现是在几百万年前,而现在这块三叶虫化石中出现的这个人类脚印,不少科学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这会不会是当时的岩石断裂时自然形成的,而这个人类脚印也有可能是一个巧合。就是说只是形状的相似,实际上这并不是人类的脚印。2)人类在那个时代出现过 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