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与东海的比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4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1:19
一、面积
黄海面积为40万平方公里。
东海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
二、水深
黄海平均水深90米, 海底比较平坦,大部分水深60米以上。最大水深为济州岛西北侧附近(245米)。
东海平均水深349米,最深处为台湾东北(2322米)。
三、地理位置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一个边缘海, 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海域。它在西北以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连线为界,与渤海相接;南以中国长江口北岸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
东海是由中国*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西南部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连。
四、注入主要河流
黄海的主要河流有淮河,鸭绿江、大同江、汉江等。
东海的注入河流中,长度超过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条,主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及浊水溪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1:19
黄海 中国的主要河流,如淮河、碧流河、鸭绿江及朝鲜半岛的汉江、大同江、清川江等注入黄海,因河水携带泥沙过多,使近海水呈*而得名。 在黄海南部,东起韩国济州岛,西至中国长江口一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在黄海北部,中国威海与大连连线为黄海与中国渤海的分界线。主要海湾有西朝鲜湾和中国的海洲湾、胶洲湾。并由济州海峡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黄海东部和西部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山东半岛为港湾式沙质海岸,江苏北部沿岸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主要岛屿有长山列岛以及朝鲜半岛西岸的一些岛。 中国山东半岛深入黄海之中,其顶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之间的连线,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黄海是指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面积约为8多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米,最大水深在白翎岛西南侧,为86米。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称南黄海,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千米,南黄海的平均水深为45.3米,最大水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米。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比较低,为32‰。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黄海渔场名闻遐迩。中国、朝鲜、韩国及日本的拖网渔船均来此开发丰富的水底鱼类资源。黄海上的中国重要港口城市有大连、青岛、烟台、连云港、南通等。还有韩国的仁川及朝鲜的南浦。 北黄海(指海州湾以北)*略偏东处,有一狭长的水下洼地(亦称黄海槽),自济州岛伸向渤海海峡,深度自南向北逐渐变浅。洼地东面地势较陡,西面较平缓。北部从鸭绿江口到大同江口之间的海底,分布着大片呈东北走向的潮流脊,构成黄海北部海底地貌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是由于此处潮差大、潮流急,致使海底沙滩在潮流冲刷下形成与潮流平行的“潮流脊”。在北纬38°以南的黄海两侧,还分布有宽广的水下阶地。西侧比较完整,东侧受到切割,分布的深度不一致。黄海南部的海底发育着大型潮流脊群。它们是在古黄河——古长江复合三角洲的基础上,经潮流的长期冲刷塑造而成的。苏北沿岸潮流脊群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由70多个大小沙体组成,并以弶港为顶端向外呈辐射状分布。南部有一系列小岩礁,如苏岩礁、鸭礁、虎皮礁等。 地质
表层沉积物为陆源碎屑物,局部地区有残留沉积。自岸向海沉积物由粗到细呈带状分布。沿岸区以细砂为主 ,间有砾石等粗碎屑物质。东部海底沉积物主要来自朝鲜半岛,西部系黄河和长江的早期输入物。中部深水区是泥质为主的细粒沉积物,主要是黄河输入的物质。粗、细沉积物之间有宽窄不等的粉砂质沉积。 黄海基底由前寒武系变质岩系组成。北部属于中朝准地台的胶辽隆起带,在第三纪时基本上处于隆起背景。南黄海在新生代时经受了大规模的断陷,接受了巨厚的沉积。海域内的主体构造走向为北北东,由大致平行相间排列的隆起带与拗陷带(盆地)组成。胶辽隆起带和南黄海——苏北拗陷带构成了黄海的海底构造骨架,其东南缘经浙闽隆起带延伸入东海。这些隆起和拗陷带成为黄海陆架发育的基础和边界条件。晚近地质时期以来,黄河、长江带来丰富的泥砂填没了构造拗陷、水下谷地、构造隆起和水下丘岭,从而形成了现在宽广、平坦的*架。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更迭交替、海面频繁升降,使*架多次成陆,又多次受到海侵。最后一次海侵是在距今2~1.5万年间开始的。距今6000年左右,海面才上升到接近现在的位置。 气候
受季风影响,黄海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暖潮湿。10月至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北部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6~7米/秒;南部多北风,平均风速为8~9米/秒。 常有冷空气或寒潮入侵、强冷空气能使黄海沿岸气温下降10~15℃。4月为季风交替季节,风向不稳定。5月,偏南季风开始出现。6~8月,盛行南到东南风,平均风速5~6米/秒。常受来自东海北上的台风侵袭,大风主要随台风而产生。黄海海区6级(10.8~13.8米/秒)以上的大风,四季都有出现,但以冬季强度大,春季次数多。大风区多位于渤海海峡至山东半岛顶端成山角一带、千里岩和济州岛等附近海域。 黄海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2~6℃,南北温差达8℃;8 月最高,平均气温全海区25~27℃。年平均降水量南部约1000毫米,北部为500毫米;6~8月为雨季,降水量可占全年的一半。冬、春季和夏初,沿岸多海雾,尤以7月最多。黄海西部成山角至小麦岛,北部大鹿岛到大连,东部从鸭绿江口、江华湾到济州岛附近沿岸海域为多雾区。其中成山角年均雾日为83天,最多一年达96天,最长连续雾日有长达27天的记录,有“雾窟”之称。 水文
环流 从整体来看,黄海海流微弱,流速通常只有最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一左右。表层流受风力制约,具有风海流性质。在盛行偏北风季节,多偏南流;在盛行偏南风季节,多偏北流。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和黄海沿岸流所组成(见东海中图3)。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在济州岛西南方伸入黄海的一个分支(有人称为“对马暖流西分支”),它大致沿黄海槽向北流动,平均流速约10厘米/秒(在源地也不超过25厘米/秒)。它是黄海外海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高盐(冬季兼有高温)特征,但在北上途中逐渐变性。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已成为余脉,再向西转折,经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时,势力已相当微弱。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包括西朝鲜沿岸流、辽南沿岸流、苏北近岸局部性沿岸流等)中的一支,是低盐(冬季兼低温)水流,水色混浊,流速小于25厘米/秒。它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在成山角附近转向南或西南流,绕过成山角后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走向南下,在长江口北(约北纬32°~33°附近)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其前锋有时可达北纬30°附近。这支沿岸流在山东半岛北岸一带流幅较宽,夏季最宽时可达50余公里。在成山角一带,流幅变窄,流速增大,越过成山角后流速剧减,而自海州湾往南,流速又渐增,至北纬34°附近,增至25厘米/秒左右。黄海沿岸流流速最大区在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渔场附近。 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基本流向终年比较稳定,流速皆有夏弱冬强的变化。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北上,而黄海沿岸流南下,形成气旋式的流动。夏季,特别是在北黄海,此气旋式的流动因黄海冷水团密度环流的出现而趋于封闭。与此同时,黄海环流的流速也得到加强。 水团 沿岸水团、黄海*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是黄海最基本的3类水团。黄海沿岸水系指黄海沿岸约20~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与海水混合,形成的辽南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这些沿岸水的共同特征是:盐度终年较低(大多数低于32.0‰)、海水混浊,透明度小,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大,水团的水平范围夏大而冬小,但厚度是夏浅而冬深。 黄海*水团分布在黄海*水下洼地区域,其南端可进入东海。它是由进入*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后,在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水团呈垂直均匀状态,温度约为3~10℃,盐度约为32.0~34.0。夏半年(4~10月),由于增温降盐作用,黄海*水团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高温(25~28℃)、低盐(31.0~32.0‰)水,厚度约为15~35米;下层为低温(6~12℃)、高盐(31.6~33.0‰)水,称为“黄海底层冷水”(习惯上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跃层。 黄海冷水团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而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这一冷水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水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12月至翌年3月为冷水团温盐特性的更新形成期;4~6月为冷水团的成长期;7~8月为强盛期;9~11月为冷水团向冬季更新过渡的消衰期。黄海冷水团以成山角至长山串连线为界,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黄海冷水团与北黄海冷水团相比,温盐度均略高。相应地黄海冷水团有南、北两个冷中心。北黄海冷水团中心位置较稳定,约位于北黄海中部偏西,水深大于50米范围内,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4.6~9.3℃。南黄海冷中心位置变化较大,大致位于北纬35°30′~36°45′、东经124°以西区域;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6.0~9.0℃。黄海冷水团所盘踞的区域,特别是其边缘部分,夏季形成气旋式密度环流。环流速度自冷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最大值约为 20~30厘米/秒 ,出现在冷水团的外缘等温线密集之处。 南黄海高盐水,也称黄海暖流水,位于黄海东南部,是伸入黄海的对马暖流高盐水与黄海*水团混合形成的。冬季,呈现为高温高盐特征。夏季,由于层化和上层*水的扩展,上层消失,下层仍然位于黄海的东南部,保持着冬季的特征。 温度和盐度 黄海的温度和盐度地区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陆缘海特性。由南向北,由海区*向近岸,温度和盐度都几乎均匀地降低。海区东南部,表层年平均温度为17℃,盐度通常大于32.0;北部鸭绿江口,表层年平均温度小于12℃,盐度一般小于28.0‰,为全海区盐度最低的区域。冬季,随着黄海暖流势力加强,高温高盐水舌一直伸入黄海北部,温度和盐度水平梯度较大,近岸区域温度和盐度较低(温度 0~5℃,盐度31.0~33.0‰),中部较高(温度4~10℃,盐度32.0~34.0‰),济州岛附近最高(温度10~15℃,盐度>34.0‰)。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均匀一致。夏季,上层水的温度升至最高,全区盐度普遍降低。表层水温南部略高于北部;近岸区域,如济州岛 -木浦、仁川、成山角和江苏北部沿岸多出现孤立的弱低温区(23~26℃)。表层盐度,中部约为31.0‰,鸭绿江口和长江口外形成低盐(盐度值分别为<23.0‰,<5.0‰)水舌,后者可影响到南黄海西南部。 黄海是中国近海温跃层最强而盐跃层最弱的区域。温跃层主要是由于海面增温和风混合造成的季节性跃层(也称“第一类跃层”),有时也出现“双跃层”现象。而盐跃层主要是由两种温盐性质不同的水团叠置形成的,即“第二类跃层”。黄海的温跃层,4~5月开始普遍出现,跃层深度多在 5~15米之间,厚度大部分小于15米;6 月以后,它的强度和范围逐步增大,至7~8月,达到最强,系统明显,深度最浅(一般小于10米),厚度最小;9月以后开始衰退,到11月则基本上消失。跃层持续时间达8个月。强温跃层区位于北黄海中部和青岛外海,最强盛时中心区域最大强度每米分别为1.28℃和1.80℃。强盐跃层区出现在长江冲淡水区和鸭绿江口外,中心值盐度每米为0.5左右。 潮汐和潮流 自南部进入黄海的半日潮波与山东半岛南岸和黄海北部*反射回来的潮波互相干涉,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两个逆时针向旋转的潮波系统。无潮点分别位于成山角以东和海州湾外。黄海大部分区域为规则半日潮,只有成山角以东至朝鲜大青岛一一带和海州湾以东一片海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东部大于西部。东部(朝鲜半岛西岸)潮差一般为4~8米,仁川港附近最大可能潮差达10米,是世界闻名的大潮差区之一。西部(中国*沿岸)潮差一般为2~4米,成山角附近,潮差尚不到2米,为黄海潮差最小的区域。但江苏沿海,弶港至小洋口一带海域,潮差较大,平均潮差可达3.9米以上;最大可能潮差,在小洋口近海达6.7米,长沙港北为8.4米。 潮流,除烟台近海和渤海海峡等处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外,其他区域为规则半日潮流。流速东部大于西部。强潮流区位于朝鲜半岛西端的一些水道,曾观测到最大流速为4.8米/秒;其次为西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最大流速达2.5米/秒以上。吕泗、小洋口及斗龙港以南水域,潮流亦较强,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可达2.6米/秒以上。 海浪 北部一般以风浪为主,南部则多见涌浪。从9月至翌年4月,北部多西北浪或北浪,南部以北浪为主。6~8月,北部多东南浪或南浪,南部以南浪为主。风浪秋冬两季最大,浪高常有2.0~6.0米;当强大寒潮过境时、浪高有时达3.5~8.5米。春、夏季风浪稍小,一般为0.4~1.2米。如有台风过境,浪高则可达6.1~8.5米。夏季台风来临时在南黄海西部沿岸曾观测到 8.5米的波高。大浪区出现在成山角和济州岛附近海区。黄海的涌浪,夏、秋季大于冬季,浪高一般多为0.1~1.2米,受台风侵袭时,可出现2.0~6.0米的涌浪。 生物区系及资源
黄海生物及资源(13张)
黄海的生物区系属于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为暖温带性,其中以温带种占优势,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成分。海洋游泳动物中鱼类占主要地位,共约 300种。主要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鲐鱼、鲅鱼、黄姑鱼、鳓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鳕鱼等。此外,还有金乌贼、*乌贼等头足类和鲸类中的小鳁鲸、长须鲸和虎鲸。浮游生物,以温带种占优势。其数量一年内出现春、秋两次高峰。海区东南部,夏、秋两季有热带种渗入,带有北太平洋暖温带区系和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系的双重性质。热带种是外来的,并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基本上仍以暖温带浮游生物为主,多为广温性低盐种,种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最主要的浮游生物资源是中国毛虾、太平洋磷虾和海蜇等。在黄海沿岸浅水区,底栖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的主要是广温性低盐种,基本上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系的暖水性成分。但在黄海冷水团所处的深水区域,则为以北方真蛇尾为代表的北温带冷水种群落所盘踞。因此,从整个海区来看,底栖动物区系具有较明显的暖温带特点。底栖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食用的种类,最重要的是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经济贝类资源主要有牡蛎、贻贝、蚶、蛤、扇贝和鲍等。经济虾、蟹资源有对虾(中国对虾)、鹰爪虾、新对虾、褐虾和三疣梭子蟹。棘皮动物刺参的产量也较大。黄海的底栖植物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也以暖温带种为主。西部冬、春季出现个别亚寒带优势种;夏、秋季还出现一些热带性优势种。底栖植物资源主要是海带、紫菜和石花菜等。 黄海生物种类多,数量也大。形成烟威、石岛、海州湾、连青石、吕泗和大沙等良好的渔场。 南黄海盆地有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具有很好的油气资源远景。其他矿产资源主要有滨海砂矿,现已进行开采。山东半岛近岸区还发现有丰富的金刚石矿床。 化学
氧含量及饱和度 春季分布较均匀,辽东半岛附近有高含量区,且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在120°E 以东出现最高值 650μmol/dm3,而东部底层出现 410μmol/dm3 的最低值。表层至20m 层呈过饱和状态,最大饱和度达112%,但底层却有低于88%的未饱和区。夏季自表层至 20m 层有*低于东、西两侧的分布态势,20~30m 层以深,变为近岸低*高,高值可达 650μmol/dm3,高值舌由海区东南部分别伸向海州湾和北黄海。底层冷水团区为低氧封闭区。表层呈过饱和,鸭绿江口最高,达128%。秋季北部分布均匀,底层有低氧水舌伸向北黄海。北黄海大都为不饱和状态,中部0~20m 层有不饱和区向南、北扩展。 在30m 以深有自东南分别伸向海州湾和北黄海的不饱和水舌。冬季各层均为北高南低、近岸高*低。东南部的低氧水舌分别伸向海州湾和北黄海。大 部分海域呈不饱和状态。氧含量大都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但在中部和南部却以秋季最低。饱和度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铅直向的分层现象于春、夏、秋均可出现,而以 夏季最明显。 活性磷酸盐 含量也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但层化现象比渤海明显。南黄海春、秋、夏三季均有层化现象;北黄海夏、秋季有分层,冬、春二季铅直向分布均匀。 春季0~30m 层含量呈北高南低。由苏北沿岸向外海含量迅速降低,致使这一带等值线密集。南黄海中部有高值中心,到夏季更为扩大和加强,秋冬则趋向减弱。冬季在朝鲜西岸和苏北沿岸出现高值区,苏北近岸底层可高达1.4μmol/dm3,而海区中部则显得较低且均匀。 活性硅酸盐 铅直向的分布南北黄海有明显差异,南黄海在春、夏、秋三季均有层化现象,仅冬季铅直向分布均匀,而北黄海四季都较均匀,仅在海峡区于夏秋季有弱层化现象。含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同渤海,即冬季最高,春季最低。 春季表层至30m 层,从北黄海到南黄海中部含量低且均匀,南黄海的东 侧及西岸的苏北近海则为高值区。至底层,东侧的高值区明显向黄海中部扩展。夏季,上述两个高值区均渐退缩,冬季更甚,尤其至10m 层以深,则仅剩南黄海南部边缘稍高。 *盐 季节变化类似渤海,冬季含量达最高,而春、夏季较低。铅直向分布特点不同于渤海,因在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层化现象。春季大部分海域表层含量低且分布均匀,海州湾至长江口近岸为高值带。在20m 层以深,长江口外的高值舌向东北伸展,在底层则出现由济州岛 向西北而后转向北的高值舌。夏季在表层,苏北至长江口的高值舌向东伸展 可达125°E以东,底层则在南黄海冷水团区域出现封闭的高含量区。秋季分布特点与夏季类似,冬季则不然:黄海大部分表层含量增加,而海州湾外却 出现全海区的最低值,同时又在苏北至南黄海南部出现高值区。 亚*盐 春季表层普遍较低,仅西岸及东部高于0.1μmol/dm3。30m 以深略有增加,至底层呈西南高于东北的态势。夏季表层在苏北以东海区出现高值区,其他区域较低且均匀。从20m 开始,在成山角外海出现封闭高值区,且随深 度增加而扩大,至底层可与苏北外海的高值区相连。冬季表层在南、北黄海中部各出现一个低含量区,山东半岛南岸至海州湾以及济州岛西北海域为高 值区。随深度增加,上述两个低值区可互相连通,形成黄海*低、外围高的分布格局。冬季表层在西朝鲜湾、海州湾向东南,各成一片低值区,其他区域稍高且均匀,由于对流混合发达,各层分布大体相同。年变化情况为冬季含量高夏季低,春秋为过渡季节。铅直向分布在春季开始层化,夏季跃层明显,秋、冬季大致均匀成层。 ph值 春季表层南、北黄海中部稍高,沿岸较低,韩国沿岸最低,表层以深分布亦雷同,但在黄海冷水团区域形成高值区。夏季表层东西两侧的低值区连成一片,底层中部的高值区也连成片,汉江口外有低值水舌(7.9~8.0)伸向南黄海中部。10~30m 层因受跃层影响,多有块状高值区出现。秋季黄海表层相当均匀,而朝鲜半岛近岸有低值区。由济州岛伸向黄海中部的高值舌,随水深增加而扩大,至30m 层,几乎伸进北黄海。底层分布有西高东低的态 势,朝鲜半岛西岸的低值区范围扩大,可至南、北黄海的中部。冬季表层分 布均匀,仅朝鲜沿岸至北黄海稍低。10m 层以深,在南黄海中部形成高值区,到底层该高值区退缩至山东半岛沿岸一带,其他海区则较均匀。 冬季铅直向分布均匀,夏季分层较渤海明显。年变化有春、冬季高,夏、秋季低的态势。 总碱度 春季表层较均匀,因受沿岸流影响,鲁北、苏北沿岸较高,后者呈舌状伸向东南,但随层深增加范围减小。夏季由表至底相当均匀,底层在苏北有 高碱区。秋季表层在海区中部较均匀,海州湾南至苏北有高碱舌东伸,且随层深增加而东扩,至底层可东伸达123°E。冬季北黄海分布均匀,南黄海则 西有苏北高碱舌,东有汉江口外的低碱舌。 黄海总碱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铅直向分布自春季出现程度不同的分层 现象,夏季跃层明显,多出现于 10~20m 之间。 东海世界上有多个名为“东海”的地方:中国的边缘海东海,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边缘海朝鲜东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日本爱知县东海市韩国江原道东海市。在月球上,有一个月海名为“东海”。编辑本段中国东海地理位置
东海 (East China Sea),是中国海的一部分、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它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毗邻,东北面以济州岛、五岛列岛、长崎一线为界,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中国东海地图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和台湾岛 、日本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并经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连,濒临中国的沪、浙、闽、台4省市。面积77万多平方公里。多为水深200米以内的*架。盐度为31-32‰,东部为34‰。海水温度平均9.2℃。冬季南部水温在20℃以上。世界著名渔场之一,产大黄鱼、小黄鱼、刀鱼、墨鱼等。整个海区介于北纬23°00′~33°10′,东经117°11′~ 131°00′之间。 气候特征
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西接中国*,北与黄海相连,东北以济州岛经五岛列岛至长崎半岛南端连线为界,东面与太平洋之间隔以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和中国的台湾岛,南面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为一较开阔的*边缘浅海。面积770,000平方公里(297,000平方哩),平均深度为370公尺,在五岛列岛到台湾岛一线的西北基本上属*棚,此线东南则为*坡和海槽,冲绳海槽的最大深度达2,719公尺,为东海最深处。东海的海湾以杭州湾最大,流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及浊水溪等。中国沿海岛屿约有60%分布在该区,主要有台湾岛、舟山群岛、澎湖群岛、钓鱼台等。东海东部边缘上的琉球群岛一带岛屿更多。 *流入东海的江河,长度超过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条,其中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等四大水系是注入东海的主要江河。因而,东海形成一支巨大的低盐水系,成为中国近海营养盐比较丰富的水域,其盐度在34‰以上。因东海位于*带,年平均水温20℃—24℃,年温差7℃—9℃。 与渤海和黄海相比,东海有较高的水温和较大的盐度,潮差6米—8米,水呈蓝色。又因东海属于*带和温带气候,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是各种鱼虾繁殖和栖息的良好场所,也是中国海洋生产力最高的海域。 东海有中国著名的舟山渔场,盛产大、小黄鱼和墨鱼、带鱼。东海的优良港湾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长江下游黄浦江口,这里航道深阔,水量充沛,江内风平浪静,宜于巨轮停泊。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是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渤海、黄海和东海处在中国*的东边,所以又统称东中国海。 资源物产
广阔的东海*棚海底平坦,水质优良,又有多种水团交汇,为各种鱼类提供良好
东海海域的繁殖、索饵和越冬条件,是中国最主要的良好渔场,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舟山群岛附近的渔场被称为中国海洋鱼类的宝库。 维护权益
东海,历来属于中国领海。中国对其有绝对的控制权利。以前,中国海洋部门在东海进行了,多次海底勘探。积攒了大量数据。当时,日本*并为对此表示怀疑。和质问。其后,日本在美国“所谓全球军事扩张”指引下,在加之其内部右翼势力不断攀升。悍然撕毁原先两国关于东海和平利用的若干协议。公然自称东海石油归其所有,这引起中国极大不满,给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中国宣布开发东海石油,并且邀请英国共同参与。这使得日本更加疯狂。他们马上开始动作,把前期在*那一套,重新拿出来。先排所谓科学考察船。随后,就是2艘导弹快艇编队。自称:内海巡防。在日本看来,此时中国没有能力控制整个东海。他们在辽东地区部署的战斗机群主要以歼8-2为基础。这是根本不能同与F15,16为主导得日本空军对抗的。再有,当时台海局势恶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1:20
我以前一直以为黄还是黄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1:20
水温和盐度,麻烦详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