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0: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33
出处:出自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大略》。
原文节选:
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白话译文:
天下的每个国家都有俊杰的读书学习的人,世上有贤能可贵的人。迷路的人不会去问路,落水的人不问明白怎么可以去做这件是呢,即将要死的人喜欢孤独。《诗经》上说:“我说的话可以让人信服得到维护,不要把这些话当作开玩笑。
以前的人说过,所有的问题都要去问百姓。”向百姓询问博学也是很好的。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
国家如果趋于衰败,一定轻视教师,教师不受到尊重,人就会放纵性情,人肆意放纵,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要受到破坏,所以,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荀子五十时,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兰陵县有荀子墓)。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
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34
国将兴必重视教师和重视。传到。重视教师而重视师傅。这个法度也能够健全,我觉得应该是韩语说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34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8:35
荀子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