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7 12: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0:36
1805年12月2日,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今捷克境内)地域进行的一次决战。战役的背景是这样的:1805年7月,奥地利、英国、*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俄奥联军向巴伐利亚方向进攻,威胁法国。同时,普鲁士也即将加入反法同盟,使拿破仑感到危机。拿破仑决心迅速歼灭俄奥联军,一举确立胜势。1805年11月中旬,俄奥联军(8.6万人,350门火炮),在库图佐夫将军统率下,从布劳瑙经过出色的机动行军辗转到达奥尔米茨(现为奥洛穆茨),配置在便于防守的赤杨树林阵地。拿破仑一世的军队(7.3万人,250门火炮)在布吕恩(现为布尔诺)以东占领阵地。老谋深算的库图佐夫不急于出战,等待援军到达。拿破仑则竭力使联军在援军到达和普鲁士参加到联军方面以前出战,于是散布法军兵力菠弱的谣言,进行停战谈判,并试图说服奥地利退出战争。
当时正在军中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全然不顾库图佐夫的意图,坚持要联军转入进攻,这样实际上已解除了总司令对军队的指挥权。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的联军进攻计划,是以拿破仑采取消极行动的估计为根据而拟定的。计划的主旨在于以主力从南面采取复杂的迂回运动,切断法军同维也纳的联系,并在布吕恩附近将其击溃。从11月27日一12月1日,俄奥联军分兵五路按计划实施向奥斯特里茨的进军。由于联军前进缓慢,使拿破仑赢得了时间。拿破仑判明敌方计划后,决定插向联军主力的翼侧和后方,并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将联军击溃。三分之二的法军(苏尔特、贝尔纳多特和缪拉指挥的三个军)在布鲁纳大道以南集结并渡过哥尔德*河。12月2日晨7时,联军按线式战术的部署,在宽12公里的正面上展开进攻。主力(即多赫图罗夫、朗热隆和普希贝舍夫斯基三个纵队)向达武军实施冲击,但是遇到了敌方增援部队越来越强的抵抗,直到11时才占领了特尔尼茨、索科尔尼茨、扎莫克。库图佐夫为了保障进攻纵队翼侧和后方的安全,本来是把科洛夫拉特纵队配置在普拉岑,但亚历山大一世却命令该纵队撤离高地。
这使拿破仑有机可乘。法军主力于9时正以大纵深战斗队形(成几个纵队)对俄奥联军战斗队形的*发起攻击。科洛夫拉特的纵队遭受苏尔特军的突击,伤亡惨重,*撤退。*近卫军和利希滕施泰因纵队企图阻止达武军的攻击,也未成功。至11时,俄奥联军*的部队被粉碎,普拉岑高地被法军攻占。法军炮兵在该高地展开后,全线转入进攻。法军向南面,即向联军三个先头纵队的翼侧和后方实施主要突击。配置在*和右翼的联军,抵挡不住法军的猛攻,开始退却。主力在普拉岑高地以南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仓皇后撤,损失惨重,越过扎钱湖,从莫尼茨湖和扎钱湖之间的狭路冲出。傍晚,联军退过利塔瓦河和劳斯尼茨河,损失2.7万人和155门火炮。法军损失1.2万多人。
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以少胜多,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在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拿破仑巧妙地运用了在主要突击方向集中兵力的原则,成功地选择了实施冲击的时机。在会战过程中,他还保持了适当的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夺占了要害阵地,实施了有效的突击,适时地进行了追击。而联军则在计划、组织和实施战斗行动方面一再严重失算(对敌情侦察不够,错误地估计拿破仑军队采取消极被动的行动,对军队没有统一的指挥)。俄军纵然英勇奋战,却未能挽回败局。奥斯特里茨战役宣告了警戒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破产,证明了资产阶级法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的优越性。奥斯特里茨战役以后,第三次反法同盟即告瓦解。正如恩格斯所言:“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