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8:48
为阐明金属键的特性,化学家们在MO(Molecular Orbit)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带理论。现仅以金属Li为例定性讨论。
Li原子核外电子为1s2s。两个Li互相靠近形成Li2分子。按照MO理论,Li分子应有四个MO。其中(σ1s)2与(σ1s*)2的能量低,紧靠在Li是空着的(LUMO)。参与成键的Li原子越多,由于晶格结点上不同距离的Li核对它们的价电子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力,导致电子能级发生*,而且能级差也越来越小,能级越来越密,最终形成一个几乎是连成一片的且具有一定的上、下限的能级,这就是能带。对于N个Li原子的体系,由于1s与2s之间能量差异较大,便出现了两条互不重叠或交盖的能带。这种具有未被占满的MO的能带由于电子很容易从占有MO激发进入空的MO,故而使Li呈现良好的导电性能。此种能带称为导带。在满带与导带之间不再存在任何能级,是电子禁止区,称为禁带。电子不易从满带逾越此空隙区进入导带。显然,原子在形成简单分子时,便形成了分立的分子轨道,当原子形成晶体时,便形成了分立的能带。
不同的金属,由于构成它的原子有不同的价轨道和不同的原子间距,能带(空带)部分叠合,构成了一个未满的导带,因而容易导电,呈现金属性。由此看来,只要存在着未充满的导带(不管它本身是未充满的能带,还是由于空带—满带相互交盖而形成的未充满的能带)在外电场作用下便会形成电子定向流动,从而使材料呈导电性。当升温时,晶格上的原子(离子)振动加剧,电子运动受阻,导电能力降低。离域的电子的运动又可传递热端的振动能使金属具有良传热性。共享电子的“胶合”作用,使金属在受外力作用晶体正离子滑移时不致断裂,呈现良好延展性和可塑性。这与离子型晶体的脆性与易碎裂成为鲜明的对比。此外,金属中的离域电子容易吸收并重新发射很宽波长范围的光,使它不透明并具有金属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