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0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23:37
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组织、要求、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或者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的;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和学生的礼品、礼金、支付凭证或有价证券的,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的;以家长委员会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并为自己、班级购置备品和设备的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突发事件时,擅离职守或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处置或处置不力、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在课堂教学中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或不讲清楚知识内容,课后却采取暗示、引诱、威*等手段,让所教学生参与其所办或指定的有偿补课班的;歧视和变相歧视学生,侮辱学生,*、伤害学生的;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扰行为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23:37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哈尔滨市教育局印发公布了《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处理办法(2019年修订,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了教师具有26种行为之一的,学生、家长和学校可以举报并报同上级部门处理。《办法》中,中小学教师是指哈尔滨市所辖幼儿园、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其他教研培训机构(以下统称学校)的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违规所得数额较大的,先交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责令返还或没收违规所得。取消其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办法》规定,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言行的;
(二)损害国家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三)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辑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
(四)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念和思想,或者传播低级庸俗文化的;
(五)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突发事件时,擅离职守或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处置或处置不力、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六)因违规操作或工作失职,致使学生受到伤害的;
(七)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或破坏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通过煽动、组织或者罢课罢教活动等侵害学生受教育权益,在课堂教学中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或不讲清楚知识内容,课后却采取暗示、引诱、威*等手段,让所教学生参与其所办或指定的有偿补课班的;
(八)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不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随意调课、停课、缺课,或者擅离职守,产生明显负面影响,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的;
(九)以不正当理由和方式剥夺学生在校学习和参加活动权力的;
(十)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十一)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漏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
(十二)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
(十三)歧视和变相歧视学生,侮辱学生,*、伤害学生的;
(十四)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扰行为的;
(十五)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组织、要求、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或者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
(十六)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之外的教辅资料;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通过实体店或网络向学生及家长推介任何商品,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行为的;
(十七)在规定项目外另立名目收取费用,或者用罚款和变相罚款等不当方式教育学生的;
(十八)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向学生推销其他商品的;
(十九)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和学生的礼品、礼金、支付凭证或有价证券的,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的;
(二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并为自己、班级购置备品和设备的;
(二十一)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和违规经商的;
(二十二)做有损于集体荣誉、不利于同志团结和有损于学生的事情,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
二十三)参与*、酗酒、吸毒、酒驾等影响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二十四)对于多次违反师德规定,屡教不改的;
(二十五)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的;
(二十六)其他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
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存在以上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给予教师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办法》明确,针对上述26种行为中,第7款、8款、15款、19款,给予教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以上处分,同时调离现岗位(待岗培训),并取消五年内评奖、评优、评先、晋级(职)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取消所获得的全部荣誉称号及相应待遇,并记入教师诚信管理档案。
《办法》还规定,对违反《办法》的教师进行处分,按以下程序办理:一是经学校主要负责人或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调查,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二是作出处分决定的单位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的处分依据告知被调查教师,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被调查教师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对于拟给予降低岗位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三是按照处分决定权限,作出对该教师予以
处分、免予处分或撤销案件的决定。四是作出处分的单位印发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应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期限及救济途径等内容。五是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受处分教师和有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六是将处分决定存入受处分教师的档案。对教师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