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支出制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0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12:45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1、财政职能界定不清,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化,但是旧有的高度集中的财政*仍然在思想上被保留了下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计划经济*。由于计划*的惯性作用,*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楚,*既是管理者又是所有者,其职能从生产到消费再到社会的再分配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的越位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我国的财政资金还存在着过于分散的问题,缺乏重点,这就造成了*对一些大型公共项目的投资不足,进而会使让*的宏观*能力大大减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快速增长,但是截至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13%,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之下,我国的私人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过高的教育私人支出严重挤压了私人消费空间,导致社会消费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教育投入上长期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公平。由于对“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的理解不准确,导致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支出加速扩大,而基础教育支出相对减少,教育支出的层级结构出现了严重颠倒,教育支出在城乡和区域间的分配不平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3、卫生医疗支出总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据统计,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而占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只能占用20%的医疗资源。同时,财政对卫生医疗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19600亿元,仅占GDP总量的4.92%。就卫生费用的构成而言,我国*卫生支出比例持续下降,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急剧上升,居民卫生医疗负担较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4、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偏低
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和谐社会构建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经济发展的“减震器”。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保支出就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30%以上,目前我国虽已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社保支出的比重还很低,仅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同时,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狭窄,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社保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广大农村和农民还很难享受到社会保障“阳光”的普照。
5、行政管理费支出不断膨胀,且增长过快
*的行政资金是为实现其社会管理的职能服务的,这部分资金只能源自于*的财政收入。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18.73%,规模呈现出一个不断增大的趋势,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行政管理费的增加有其必然性,但是长期以来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过快,有的时期甚至超出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建议:
1、合理界定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弱化经济建设的支出
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条件下,要求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范围,明确财政应承担的事务和不应承担的事务,这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该财政承担的,财政要积极予以满足;不该承担的要坚决退出,解决财政的“越位”和“缺位”,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归位”。其中,重要的是进一步弱化财政的生产建设职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财政投资的依赖。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不应承担社会投资主体责任,财政要退出一般竞争性、盈利性领域,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性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
2、完善我国的财政预算与支出*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快*预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解决预算编制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实行内外资金的统管,为综合预算提供保障。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行*采购制度,避免某些干部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牟取国家财产的现象。最后,应该优化*采购的形式,坚持招标为主,同时还应当针对采购内容采取灵活的形式。
3、大力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
社会公共性开支涉及的面很宽,包括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支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支出中十分重要的支出。具体为:一、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我们要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同时重视研究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开征教育税,取消现有的教育费附加,确保财政教育支出的可靠来源。二、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三、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12:46
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有两条标准: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所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1)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经济*目标,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政*工具是财政投资。可是,三十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这种趁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一方面,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
中国*决定加大实施积极财政*的力度,通过增发国债来增加财政支出,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通货紧缩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通过增发国债来增加*财政支出,不仅能够直接增加社会需求,而且能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由此带来的总需求扩张往往数倍于财政支出本身的扩张。同时,增发的国债除了可以增加直接投资、刺激国内需求外,还能通过补充和增加建设项目资本金,为银行扩大贷款创造条件。
第二,中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农田水利、铁路交通、邮电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急需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既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迅速带动经济发展,又能避免重复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第三,提高银行资金的运营效益。商业银行由于约束机制增强,对加工工业项目的贷款更加谨慎,存贷款差额较大,增加了运营成本。所以,面向商业银行增发国债,有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状况,化解金融风险,也有利于货币*与财政*的协调运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12:46
现阶段中国的财政支出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财政透明度:中国开始加强财政支出的透明度,通过公开数据、报告和绩效评估等方式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决策的科学性。
2. 加强地方*债务管理:中国逐渐加大对地方*债务的管理,提高了债务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措施,加强了财政风险的管控。
3.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中国逐渐加快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包括推进*、消费税和房地产税等税收制度的改革,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同时提高税收收入。
4. 推进公共支出管理改革:中国逐渐加强对公共支出的管理,包括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分配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5. 加强财政监管:中国逐渐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包括加强审计和预算监督等,加强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总之,现阶段中国的财政支出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财*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2 12:47
当前中国的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政预算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推行绩效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质量。
2. *采购制度改革:建立*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加强采购监管和风险防范。
3. 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加强*与地方财政的协调配合,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财政监管改革:建立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5. 税收*改革: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体系,促进税收的公平、合理和有效征收。
以上是目前中国财政支出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