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18:36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7 01:35
意思:道依据时间确立,事情只有公正才能成功。
告诉我们要与时俱进,天下为公。
这句话是孙中山先生写给林树椿的对联。
林树椿: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五湖村人,早年就读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法律系,1915年学成毕业后便追随孙中山先生,老同盟会会员,1919年成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21年,林树椿成为孙中山总统府的中文秘书。
1923年春天的一天夜晚,孙中山与林树椿深谈后挥笔作“道因时以立,事惟公乃成”一幅对联赠予林树椿。林树椿后人一直保存至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1 02:52
能够知晓天地之常规和万物之常态的人们,知道如何正确地运用和容忍一切,因为对一切都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可以容忍的是天地之道和美德,这是一种无私的行为。这样才能与大道合其一,与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同辉煌,就算出生入死,也会健康地活着,死得其所,不会遭遇任何灾难。
出自春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本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文献记载,老子很好学,而且学识渊博。老子在商容老师的教学知识中,一直在寻根求知。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仰望太阳、月亮和星星,想着天空是什么东西,所以老子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建议老子入周都深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尹喜年轻的时候,喜欢观察天文学,读古书,有很深的成就。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的兴亡、人民的安康,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1 02:53
这句话的意思为:能够知晓天地之常规和万物之常态的人们,由于对任何事物有了正确的理解,就懂得如何正确的应用和包容一切,因为能够包容的是天地之大道和大德,是公而无私之作为,这样才能与大道合其一,与天地共长久,与日月同辉煌,就算出生入死,也生得健康,死得其所,就不会遇到什么灾难而危害自身。
出自春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写作背景:
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
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
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1 02:53
明白世间的客观发展规律的人,都是包容豁达的人,包容豁达才能坦然公正,公正无私才能做到周全平衡,平衡和谐才是客观理性的天道,符合自然规律的才能长久,才能终身不遭受危险。
出自——《道德经》
原文:
第十六章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内心要达到没有杂质没有干扰的“虚”的极点,达到不浮躁不慌乱的“静”的极致;世间万物都在生机勃勃的生长,我一直在观察其生死往复的过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这世间万物虽然缤纷多彩,但最终都会回归其最初的状态——“本根”。返回到初始的“根”的状态就叫做清静,清静又会诞生出新的生命。如此循环往复就得生命回归新的生命诞生就是世间的自然规律,能够掌握自然的规律就叫做开明。而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都是无知狂妄的,往往会造成凶恶的后果。明白世间的客观发展规律的人,都是包容豁达的人,包容豁达才能坦然公正,公正无私才能做到周全平衡,平衡和谐才是客观理性的天道,符合自然规律的才能长久,才能终身不遭受危险。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1 02:54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一、原文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大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二、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启发。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三、出处
出自春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二、作品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三、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1 02:54
原文:
知常容⑵;容乃公;公乃王⑶;王乃天⑷;天乃道⑸;道乃久,没⑹身不殆⑺。
【注】
⑵容:包容。
⑶王(wàng):胜过〔众人〕,即德行凸显。劳健认为“王”乃“全”之误字,亦言之有理;因帛书本及汉简本均作“王”,故不作修改。
⑷天:指顺应自然。
⑸道:中庸之道。
⑹没(mò):尽,终。
⑺殆:危险,危害。
【译】
洞悉这必然的法则,便心境开阔;心境开阔,便公正无私;公正无私,便德行凸显;德行凸显,便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便符合中庸之道;符合中庸之道,便能寿命长久、终身不会遭逢危害。
【释】
1、唯至静方能至动,世间百变无不通彻;唯至虚方能至实,宇宙万象皆可包容。
2、物以养身,非以伤身。故善生者,蓄积必可养身,而不足伤身。身外之物,本于无,复归于无。故达士无迷乱于外而求备于内。
3、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菜根谭》
4、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庄子·天道》
5、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