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20: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2:41
在意大利小说家伊塔诺卡尔维诺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中,人们是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的。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都被卡尔维诺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也许城市本来就是看不见的,人们所能看见的只是城市片断的集合,人们都习惯于用点到点的方式来描述城市,而当所有点全部联系起来之后也许就会形成——线性城市。
当城市大且复杂的时候,线性也许是交织的或者是空间错落的,因此只有当城市“小”的时候,线性城市才会更加明晰,比如只有一条街道的城市。在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作品《狗镇》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线性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实现自我更新或成长。更新表现为自身构成元素的重整或更替,成长表现为沿线的方向延伸或向两侧、上方的舒展。虽然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生长形式不同,但都与线性空间的生长密切相关。古代城市多起源于在一些大河流域,如尼罗河、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近代法国巴黎的城市空间发展更与其城市轴线——香榭丽舍大街的生长密切相关,由起始于旧城的协和广场到凯旋门再到新城的中心德方斯大拱门,由东向西延伸1915米。轴线的延长伴随着城市的生长,人口密度的增加导致轴线两旁建筑的叠加,但其整体空间一直保持着完整性。
线性城市不仅仅是一种直线式的简单方式,当城市的发展到达一定的程度,线性城市的“线”也会有所变化,在线性城市中没有固定的中心,而有一种发展的潜在性。距名古屋市约18公里的濑户市南部,爱知县的菱野新城是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与他的“新陈代谢”小组1967年的一个项目,这一项目占地174.2公顷,容纳近3万人。菱野新城整个新城分成三个生活区,便于各自独立的内核系统通过“T”形的安全连接区相结合。在发展规划中,道路系统非常重要。主干道线路由三条道路派生出来,并据此形成中心地区。这些主干线互不正交,而是通过衔接道路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各个居住小区同时拥有各自独立的环路,这些道路不与主干线道路正交。另外,这些衔接道路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系统的位置及数量达到灵活应对交通流量的变化。三个生活区把贯穿地段的丘陵地带平缓部分围合起来。每个区内侧是自然公园,有似天成地利用着小丘。儿童游乐场附设在自然保护区域。在中心部分,商业、行政办公、福利与健康设施作线性排列。汽车道路的形式和线状服务设施的设置,决定了的线性形态。整个城市由于其拥有发展的系统与开放的结构,使得其能够以良性的自然的方式不断发展。
线性城市发展的其中一种可能性是化“线”为“网”,但在这里有一个前提:线仍然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网的形成只是多条线的空间叠加。任何一个城市规划者都必须知道“45分钟定律”,这个定律是说,大部分的人不愿意在工作或购物的交通上花费45分钟以上的时间。可以这样说,城市的规模并不是受限于城市的人口、环境等因素,而是交通。1819年,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出生的那一年,伦敦大约有80万人口。从市中心到城市边缘都不超过3英里,步行大约45分钟。今天,伦敦每一个方向都有30至40英里长。人们通过地铁去往各个地方平均所花时间也不超过45分钟。伦敦地铁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通于140多年前,今天伦敦已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2条路线、共275个运作中的车站。而当这些线路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伦敦作为线性城市的一个典型样本就出现了。
柯尼斯堡七桥问题是数学图论中的著名问题。这个问题是基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位于当时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今日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有一条河,河中心有两个小岛。小岛与河的两岸有七条桥连接。在所有桥都只能走一遍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把这个地方把所有的小岛都走遍。莱昂哈德?欧拉在1736年*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证明这种方法并不存在。他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发表了图论史上第一篇重要文献。欧拉把实际的抽象问题简化为平面上的点与线组合,每一座桥视为一条线,桥所连接的地区视为点。这样若从某点出发后最后再回到这点,则这一点的线数必须是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