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21: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4 04:36
内蒙古赤峰是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草原文明的重要源头。因时间关系与红山文化遗址失之交臂。我专程去古老而苍凉的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考察。赤峰因市区东北一座山的红色岩石山峰而得名,先民曾生活在这座古老而巍峨险峻的山里。我去内蒙古时江南已是桃红柳绿,春风拂面,而红山文化遗址迎接我的却是凛冽北风,*人寒气——那里的气温还在零下16摄氏度,站在山上整个人都瑟瑟发抖。
在遍山乱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五六千年前先民垒砌出来的半掩体圆形石穴,那些石穴虽不大,但一走进去“敬畏”之情顿生。在广袤的黄土斜坡上,先民们就地取材垒砌石穴,石穴门一律朝南或东南方向开,门前还有石砌,既可挡风避雨,又能防范野兽袭击,原来草原游牧民族的祖先也曾有过定居的生活。假使如我所想,那么,古代这里应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之地。陪同考察的赤峰博物馆副馆长赵国栋告诉我:“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日本考古队,带队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滨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他们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文化遗址他们发现的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但从此也揭开了红山考古的序幕。
最早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的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和考古学家尹达。梁思永解放后任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他早年实地考察过赤峰地区。两位学者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属于长城南北接触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故定名为“红山文化”。
新落成的赤峰博物馆有红山文化出土实物和图片展出。从展览可知,红山文化鼎盛时期距今约5500年左右,祭坛、女神、宗庙、积石冢等极为重要的文物告诉人们,那时红山古国形态已经出现了。红山玉器现已出土近百件之多,造型有龙、蚕、鸟、猫头鹰等,多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透亮,极具神韵;市面上流传的红山古玉,大都属于仿品。197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C形雕龙,其造型之优雅,质地之精美,堪称一绝。这件国宝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我曾见到过。由碧玉C形雕龙人们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赤峰地区远古时期也许就是产玉、制玉的基地,这样,它比南方良渚文化玉器早一千多年。玉文化从北国草原播撒华夏各地,形成了数千年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传统,这是赤峰先民的智慧,也是赤峰后人的骄傲。
是的,内蒙古地区的红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细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