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09:25
《潜龙诗》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作者:曹髦 虽死犹烈的曹髦 曹髦字彦士,是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之子,被封为高贵乡公。魏国傀儡皇帝曹芳因不甘受辱,下血招密谋除掉司马师,事情败露后,被司马师而废。他在这个时候被司马师立成魏帝。当时,文武百官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曹髦见之慌忙下轿跪拜。太尉王肃说:“君王不拜臣的。”髦说:“我也是人臣也,怎么不拜礼呢?”文武百官想扶他上车入宫,他推辞道:“我受太后之招而来,不知何事,怎么能乘车而进皇宫呢?”于是步行而至太极东堂,见司马师先拜礼,师扶起后引见给太后。当得知他被立为帝后,髦再三谦辞。从初入洛阳这段文字的描写(详见《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中,可知道曹髦是一个举止得体、谨慎、稳重、老成的很有前途的大好少年。 当时魏国正处于日薄西山之际、“受命于”危难之进的曹髦,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面对身边两个如王莽、董卓之流,急于纂权夺位的司马兄弟,曹髦是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的,不想象他的上届那样做个窝囊废,他想要挽回败局,重振曹家之威。处于劣势他的并不是一味消极等待,他曾向处于攻势的司马集团发出了猛烈的回击。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抗司马氏。司马师率兵*后病逝于回师途中。曹髦便以“防东吴”之由,让司马昭留守许昌,以便采取行动。然而,却被司马昭的手下钟会看出他的心计。他的这一企图被司马昭“起于还屯于洛水之南”而破灭(详见《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 曹髦与司马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最终还是要以最惨烈的形式爆发的。据说有黄龙两见于宁陵井中,众臣以为吉祥之气,上表祝贺。而髦却:“非祥瑞也。龙者君象,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居于井,是幽困之兆也。”他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遂作《潜龙诗》一首,诗中写道:“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诗中说他就象井底的潜龙一样,被泥鳅、鳝鱼所欺。仅从这首诗中也能看出曹髦是很有文才的。 司马昭的手下贾充知道了这件事后,告知司马昭。司马昭大怒,对贾说:“此人欲效曹芳也!”。于是带剑上殿,司马集团的人奏说:“大将军功德巍巍,合为晋公,加九锡”髦低头不答。昭厉声说:“吾父子兄弟三人有大功于魏,今为晋公,得毋不宜耶?”髦乃说:“敢不如命?”昭说:“潜龙之诗,视吾等如鳅鳝,是无礼也?”髦不能答。昭冷笑下殿,众官凛然。 从明目张胆的索要官职加爵进公到最后的一番怒斥与羞辱,曹髦再也忍受不住,压制了很久的怒气爆发出来。他归后宫后,立即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商量对策。髦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之,朕不能坐以待毙,你们可助我讨之。”王经劝他要缓尔图之。髦说:“‘是可忍,熟不可忍也!’朕意已决,便死何惧!”王沈、王业不表态,却在暗中报告司马昭去了。 不一会儿,髦令护卫焦伯,聚集殿中宿卫苍头官僮三百余人。鼓噪而出。髦仗剑升辇,叱左右径出南阙,望云龙门而来。司马昭得知命贾充领数千铁骑呐喊杀来。最后,髦被成济刺死,一个勇敢的青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王经所说的“缓图”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当时魏国所处的环境来看,“缓图”是没有希望的,司马是不可能给他时机的,曹髦也只能以这种形式来夺回自己的权力,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双方力量相差太悬殊,即使没有王沈、王业两个叛徒的告密,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曹髦,决不是司马的对手,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曹髦深知这个道理,于其坐着等死,不如拼上一拼,说不定还能有一隙生机。面对政汉*及死亡的威胁,曹髦敢于直面,视死如归,这比那些与曹髦处于同样情况下的而不反搞的皇帝要强之百倍。虽然有些自不量力,羊入虎口,但这种精神令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