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近海环境逐渐恶化,主要表现为近海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态灾害频繁;围填海活动失控,沿海海洋生态服务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种群再生能力下降;陆源污染物大量入海,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型水利工程过热导致河口生态环境问题凸显。这些问题的产生,归因于多方面因素。苏纪兰...
1.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众多的海洋邻居。首先,从北到南,中国的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是中国的内海。这些海域都是太平洋的一部分,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2.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邻近的海洋,如果我们将“海洋”的定义扩大到四大洋之一,那么中国临近的海洋就是太平洋。...
中国的近邻黄海和渤海生物区系处在北温带海的边缘,东海和南海属亚热带性质,各自呈现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中国近海的黑潮流域、河口水域和上升流区都表现出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黑潮流域(局部)生态系统 黑潮可以说是中国海陆架区毗邻的最大流系,它的热量和水量对中国陆架区浅海都有重大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大刚曾表示,中国近海90%以上的水域基本上已变成海洋荒原,无鱼可捕。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计后果的捕捞。中国渔民的作业方式也很毒辣,追着鱼打捞,近海没鱼,渔民只能冒险远航。“近海无鱼”的说法或许太过绝对,但在渤、黄、东、南四大中国近海海域捞鱼确实越来越难了。
中国通过全面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积极推进“南红北柳”、“蓝色港湾”、“生态岛礁”重大修复工程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建立协同保护、多元投入、依据保护和使用情况进行奖罚等三方面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未来,中国将继续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强沿海和海洋生物...
万宁、三亚、儋州和临高都可以见到发育成熟的珊瑚礁。海岸湿地海洋系统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珊瑚礁、河口水域、三角洲、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两个部分。
我国的海洋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 中国海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入海河流每年将约4.2亿t的无机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入海洋,致使海域营养丰富,海洋生物物种繁多,已鉴定20278种。根据长期海洋捕捞生产和海洋生物调查,已经确认中国海域有浮游藻类1500多种,固着性藻类320多种,海洋动物共有...
中国的海洋生态系统中,上升流现象主要分布在诸如渤海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山东半岛近海等区域,以及浙江近海、闽南沿海、西南和粤沿海等地方。其中,闽南近海的上升流生态系统尤为显著,夏季时表层水温较低(比外缘水低2-4℃),盐度较高,溶解氧浓度和饱和度分别在4.4ml/L以下和90%以下。这里的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海军战略: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海洋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利益安全的总体方略,是国家战略在海洋事务中的运用和体现,是一个集指导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进步、海洋环境保护和海上安全保障等于一身的战略 体现。
1. 渤海的地理特征:位于中国北方,东临黄海,南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西依太行山,北邻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2. 渤海海域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18米,最深处达80米。3. 渤海水文环境受到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共同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 渤海的生态环境多样,包括海洋...